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寡人……岂可坐等三十年?”
庆忌淡淡的回了一句。
莫说是三十年,便是十年,庆忌都等不起!
而今的庆忌,已经是不惑之年,满打满算整整四十岁。
这个时候要是不再搏一把,日后人近暮年,恐怕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庆忌否决了公子鸿的主张后,沉思良久的伍子胥跟着起身,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大王,臣以为,我吴国要一统天下,首在中原!”
“首当其冲的,便是唐、蔡、许、徐等附庸国。我吴国而今有十三个附庸国,其疆域总和加起来不止一个郡,其人口总和超过百万。”
“虽行吴政,其国都有驻军,执政大臣也是吴人,奉我吴国为宗主,年年朝拜,岁岁入贡。”
“然终究不是吴国直辖,难免力有不逮。若吴国能兼并这十三个附庸国,必将国力水涨船高,与北方诸国在疆域上,呈现出犬牙交错之势,足以分割包围列国,为大王一统天下,做足准备!”
吴国现在的附庸国有十三个,分别是薛、滕、邾、郯、莒、蔡、徐、钟吾、唐、许、顿、曹、陈。
“大王……”
毕竟,吴国要是选择逐一吞并自己的十三个附庸国,难度系数太大且不说,关键是天下列国岂能容忍?
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后边的几个且不说,薛、滕、邾、郯、莒、蔡、徐、钟吾、唐,这九个附庸国,臣服吴国多年,基本上已经被同化,跟吴国的郡县差不多。
实际上,包括公子鸿在内,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
即便越国、楚国相继覆灭,庆忌始终是没有处死其国君,反而能善待他们,给予食邑,世袭罔替,保证他们可以与吴国同戚,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穿不愁!
这一项传统,是由来已久的。
“因为这不是一两个附庸国,而是九个、十三个!”
庆忌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公子鸿,而后笑吟吟的道:“兼并各个附庸国之事,的确不可操之过急。”
“寡人之意,吴国欲廓清环宇,使海内归于一家,需要划分几个步骤。兼并麾下的附庸国,只是其中一步,而不是第一步。”
臣服?
自古以来,不论是帝王也好,诸侯也罢,都秉承着一个传统——
吴国要兼并自己的附庸国,很是简单。
“吴鸿所言非虚。”
“然,出师不可无名也。吴国若是擅自吞并自己的附庸国,招致天下人非议且不说,日后列国,岂有一国,再敢臣服于我吴国?”
伍子胥连忙道:“臣也认为,鸿公子所言极是。然,大王欲一统天下,非取中原,而有北方诸国不可。”
就好似以前楚国的附庸国一般。
臣服于吴国的附庸国,最终都难逃覆灭的下场。
“何为附庸?小国臣服于大国,是为附庸。”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甚至是不需要一兵一卒,随便找个借口,庆忌的一道王诏,即可罢免其国君,而后其地降为郡县……
“华夏九州之地,是为天下。”
吴国要兼并这些附庸国,自然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