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随着晋侯姬凿的投降,绛城沦陷,晋国也在真正意义上,名存实亡。
诚然,晋国只是沦为吴国的附庸国。
但是早就大权旁落,连诏令都出不了公宫的晋侯,谁会放在眼里?
怕是姬凿在不久之后,也会被某个六卿之一的国家所杀,或是流放,然后宗庙社稷不保……
这一切,庆忌都不会去管。
他现在要谋划的,是瓜分晋国,使六家分晋之事。
十多万的联军将士,暂时驻扎在绛城之外,庆忌则是亲率宿卫,接管了绛城的防务,同时进入晋国的公宫。
虽说,庆忌对普通的黎庶,以及城内的卿大夫基本上秋毫无犯。
但是这并不代表,庆忌会放过晋国公室积累多年的奇珍异宝,以及府库当中的钱财。
“搬走!”
这一次庆忌让公子熙去跟邯郸稷秘密商谈,正是看中了公子熙较为机智。
见到这一幕的晋国卿大夫,包括魏侈、韩不信等人在内,都是敢怒不敢言。
庆忌缓声道:“寡人要做的,非是亡晋,而是使六家分晋也。眼下,晋军主力虽仍在,然不过是屯驻于中牟的赵氏之师,且有韩氏、魏氏之余部。”
说到底,赵氏是晋国六卿当中,拥有战马数量最多的。
伯噽皱着眉头道:“大王可是要以邯郸氏小宗,取代赵氏大宗?若是如此,将赵鞅置于何地?”
“诺!”
但,那又如何?
“臣在!”
赵鞅怒杀赵午,赵午家臣涉宾奔回邯郸,拥立赵午之子赵稷为邯郸继承人,旋即以邯郸发动叛乱……
庆忌意味深长的道:“条件,则是事成之后,赵国朝吴,并上贡一万户黎庶,良马二千匹!”
公子熙立刻答应下来。
邯郸稷的祖先是赵穿,封邯郸君,以之为氏,故而他那一脉,就是嬴姓,邯郸氏。
当年,赵鞅欲将五百户奴隶从邯郸迁到晋阳,时邯郸大夫赵午听取众人之言,不同意赵鞅此次移民。
庆忌也想趁此机会,削弱赵氏的力量,让六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你代寡人秘密前往邯郸,与邯郸稷商谈。告诉他,寡人可使邯郸氏取代赵氏,成为赵氏的大宗,且使赵氏一族,邯郸一脉位列诸侯。”
可以说,晋国落到今时今日这种下场,跟赵鞅、赵稷不无关系。
更何况,还有数十万的诸侯联军虎视眈眈,枕戈待旦。
因为赵氏的封地,多在晋国的北部,水草丰茂,盛产战马,再加上赵氏的祖先原本就是善于养马、御马之人。
现在的局势是,晋国六卿,有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五家,站在了庆忌这一边,唯独一个赵氏,如之奈何?
诚然,庆忌这是在欺骗赵鞅,使邯郸氏跟昔日晋国的“曲沃代翼”一样,以小宗取代大宗。
不论是黄金玉帛也好,丝绸皮草也罢,凡是值钱的器物,都一件不落,全部被吴国的宿卫搬上了车,拉了一车又一车。
赵稷的父亲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中行寅又与士吉射是亲家,他们都与赵鞅不睦。
伯噽恭维了一句。
庆忌只是一口气搬空了公宫,并没有把魔爪伸到他们这些卿大夫的家中,要不然还真是欲哭无泪……
“二三子,而今晋侯已经归降,绛都也在我手。”
“吴熙。”
“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