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说到底,作为一国之君,作为一个上位者,不需要有多强的能力。
若是国君的驭下之术高明,未必不能成为一代雄主!
庆忌此时,有五十二个儿子,其生母都有所不同。
庶长子吴鸿,如梦生。
次子吴熙,朱姬生。
三子吴繁,孟嬴生。
嫡长子(四子)吴恒,季蔻生。
五子吴启,小狐生。
六子吴发,小狸生。
七子吴邦,孙俪生。
八子吴忧,朱姬生。
私心!
九子吴章,季蔻生。
其余诸公子,也在庆忌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他们能成为吴国太子的可能性不大。
何以也?
因为公子鸿才德兼备,能力出众,对待庆忌还格外的孝顺,在朝野上下都颇受好评。
“大王立储,绝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因私废公……”
季札的心里,或多或少能猜出一些原因,只是不便于明说。
“只是,老臣有一言,还请大王切记。”
但,这绝不是公子恒能成为吴国储君的条件!
论能力,公子鸿比公子恒更胜一筹!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在庆忌看来是一种大忌。
庆忌长叹一声道:“诚如叔祖所言,公子恒颇有寡人之遗风,可堪大任。”
其实,在季札看来,庆忌的诸公子,都有能力担当大任,成为吴国的下一任国君。
闻言,季札捋须一笑,说道:“大王,这可不正是你的毕生所愿吗?”
好比历史上的秦始皇与胡亥。
“寡人也看得出来,此子文武兼备,比寡人这个当父王的强。”
“只是,寡人担心他急于求成,会毁了吴国,毁了寡人为吴国谋求的来之不易的霸业。”
偏偏,公子恒善于模仿庆忌,行事作风跟庆忌太过相似。
而今在庆忌的眼中,能担当大任,被选立为储君的,莫过于吴鸿、吴恒。
“大王,老臣明白了。”
季札的远见卓识,是毋庸置疑的。
十九子吴彻,南子生。
“这一十八年来,寡人夙夜在公,兢兢业业,生怕有负于吴国历代先君的重托,文治武功,何人可及?”
文采上,也有所不及公子恒。
这样的儿子,怎能让庆忌不偏爱一些?
公子鸿的庶出身份,则是他唯一的短板。
庆忌也并没有否认。
万一公子恒跟庆忌一样,坚持穷兵黩武,不断开拓进取,有朝一日翻车,如之奈何?
年十四以上,已经入伍的,有启、发、邦、忧、章、训六位公子。
……
始皇不死,何以“亡秦必楚”?
换句话说,只要秦始皇一直活着,那些六国的贵族遗民根本不会起兵造反……
“大王,请恕老臣直言……”
这其中,年十六以上,已经参政的,是公子鸿、公子熙、公子恒、公子繁。
那公子恒凭什么跟庆忌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