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在烈士陵园祭祀了昊天上帝,以及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后,庆忌坐上自己的六御王车,准备返回金陵城。
不过,他还将太师季札传召到车内,似乎是有大事相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季札上车后,庆忌还沏了一壶茶,跟季札对席而坐,同时为自己与季札都倒了一杯茶。
“好茶。”
喝了一口庆忌所泡的上等王室贡茶之后,季札不禁笑容满面的赞了一句。
庆忌闻言,微微一笑,双手合拢在宽大的袖子里,说道:“叔祖,此乃王室特供的茶叶,叔祖若爱喝,寡人回去之后,便让人送几斤到你的府上。”
“多谢大王。”
季札捋须含笑道:“既然大王盛情,老臣便却之不恭了。”
季札从来都不是一个倚老卖老的人。
庶出!
只是,季札偶尔会到宫塾中,指导一下吴国诸公子的学业,或者是到稷下学宫讲学……
余祭卒,弟余昧立。
在庆忌的诸公子当中,就目前而言,庶长子吴鸿的能力最强,堪称是“六边形战士”,才德兼备,被吴国的朝野上下所看好。
“不过,王位只有一个。”
年已八十高龄的季札,早就退居二线,可以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尤其是以孔丘为首的儒家大臣士子,首推公子鸿。
想当年,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季札。
“公子恒,是为大王与王后所生,乃嫡长子,英明睿智,勇武果决,识大体,颇有大王之遗风。”
八十一岁的季札,耄耋之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寿星公的存在了!
“叔祖,不知道您老认为,在寡人的诸公子当中,谁人可当大任?”
实际上,早在公子鸿、公子熙、公子恒等人还年幼的时候,季札就曾经向庆忌提出过,及早册立储君,巩固国本的事情。
诸樊即位前让位于季札,季札力辞。
作为吴国的国之重臣,庆忌的叔祖,季札有着极高的人望。
“正是。”
有吴君子,让国退耕;脱屣千乘,永垂令名。
君臣相知,实属难得。
季札慢悠悠的说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长,则立贤。”
庆忌当年带兵杀回吴国夺位,即位之初,正是季札鼎力支持,才能有庆忌今时今日的成就。
季札三次让国,传为美谈,只是苦了当时的吴国。
笑口常开,心态放平,经常锻炼,或许就是季札的长寿秘诀。
在吴国,季札更是历经寿梦、诸樊、余祭、夷昧、吴王僚、庆忌六代吴王,算得上是六朝元老。
但是自始至终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兄长。
“然,选立储君之事,非同小可。老臣岂敢擅专?”
吴人立余昧之子僚为吴王……
“大王,这个事情……不好说。”
只是当时的庆忌,不过而立之年,还没有考虑到选定储君之事。
结果,季札一口气熬死了自己的三个兄长,一个侄子。
季札的三个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
因为季札的缘故,王位传承变成了兄终弟及。
轮到吴王僚那一代,继承制度又回到了父死子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