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17章 弱国无外交
在庆忌的授意下,伯噽前来洛邑王城一侧的晋侯行辕,跟晋人交涉一番后,终于以赵鞅的心腹家臣董安于,将伍子胥的妻儿换了回来。
原本是想令晋人将要离一起归还的,奈何,晋人声称要离已经不见踪影。
交涉无果之后,伯噽只能带着伍子胥的妻儿回去向庆忌复命。
对于要离那个卑鄙小人,庆忌也不太在意。
大势所趋之下,庆忌可以日后再找一个机会,让黑冰台的刺客找到要离,进行暗杀!
庆忌一般不记仇,因为有仇的话,他当场就可能报了。
翌日,在洛水河畔,已经搭建起一座四方台,前来参与会盟的有吴王庆忌,以及晋侯姬午,吴晋两国的一些重臣也会参与其中。
至于周天子姬匄是负责从中调停,充当一个和事佬的角色。
而郑伯姬趸,则是被吴晋两国心照不宣的撇开不谈。
所以说,郑国的综合国力不差,强于鲁国、燕国、楚国,弱于吴国、晋国、齐国和秦国。
陪同姬午出席的是晋国的上卿士鞅、赵鞅,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卿大夫及其家臣。
两年前,楚国的沈诸梁率军大败郑军,一度兵临新郑城下,好在因为楚国爆发白公胜之乱,郑军跟着就收复失地了。
郑国其实算不上撮尔小国,在所有的华夏诸侯国当中,郑国称得上是中等国家当中,最顶尖的一个。
“晋侯,寡人的意思是……”
从人口上来看,郑国也是跟鲁国一样,超过百万的。
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郑子展、子产带车七百乘伐陈,车数与城濮之战晋车之数相等。
穿着宽大的冕服,头戴平天冠的姬午,看上去有点像是“沐猴而冠”……
这一次的弭兵之盟受害者正是郑国。
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再接着,郑人在晋国的教唆下,在今年开春,大举进攻刚刚建立的荆国,被伍子胥在方城一带直接率兵斩首万余人,田穰苴也在叶邑取得大捷。
又跟身边的士鞅、赵鞅商议一下后,姬午终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晋侯姬午,即历史上的晋定公,年纪跟庆忌差不多,都是而立之年,不过姬午的体型较为瘦弱,看起来英气不足。
“吴晋两国可平分新郑以西的城邑土地,以釉水为界,釉水以北八座城邑归晋,釉水以南七座城邑归吴,你看如何?”
“郑国的疆域,一分为三,新郑、长葛、制田、牛首等新郑以东的十几座城邑,可以仍归郑国。”
吴军的宿卫,以及晋军的将士都相对而立,虎视眈眈的看着对方。
而郑军曾与晋、楚和诸侯联军开战,诸侯的兵甚至畏郑不敢越过郑境,反被郑军所败。
郑国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了。
“善!”
郑国采取的是“赋兵制”,跟现在列国盛行的兵农合一制大同小异。
于是这才有了洛邑弭兵之盟,代价就是郑国的城邑土地会被瓜分。
不过,晋人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并不积极。
“士”指武士,他们的唯一事业便是习武打仗。
此战晋人以郑为大敌,可见郑国的兵力自春秋初年到末年始终不弱。
以釉水为界的话,晋国比吴国多一座城邑,不过疆土略小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