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62章 团结诸侯
得益于庆忌数年来鼓励人口生育,并吸引外来人口定居的缘故,吴国现有人口接近二百万,少了楚国几十上百万的黎庶而已。
但,这些人口吴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完全消化,还不一定能比得上楚国。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楚国的疆域实在太过广袤,幅员辽阔!
地方圆几千里的楚国,战略纵深长,打卫国战争的话,楚国能将天下任何一国耗死,将其拖入到战争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所以,对付楚国,庆忌必须要采取步步蚕食的方略。
毕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人心不足蛇吞象也!
以吴国的体量,要一口气吞并楚国,根本不可能。
即便跟历史上的阖闾一般捣破郢都,几乎覆灭楚国,最终不也是灰溜溜的被赶出来吗?
是故,在关于伐楚的问题上,庆忌还是能保持着一定的理智。
“此番伐楚,寡人欲取楚国之钟离、巢地、舒地以及昭关,皆为楚之边邑也。而郢都甚远,鞭长莫及,想来楚人也不当倾国之兵而至!”
钟吾国和徐国,当年对他们好歹是有着收留之恩。
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崛起的吴国或楚国所吞并。
徐国、钟吾国是两个弱国,小国寡民,在吴楚两个大国中夹缝求生,十分不容易。
此时的晋国,国君已经形同摆设,真是具备话语权的,是晋国六卿。
楚国强势,他们就投靠楚国,为其附庸;吴国强势,他们就投靠吴国,为其鹰犬。
这两个小国,吴国不便明目张胆的吞并,那就只能慢慢消化,等着有机会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伯噽。”
庆忌的战争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夺下散落在吴楚两国边境上的那一片狭长地方。
“二位叔父……”
徐国与吴国还是联姻之国,吴王僚的妹妹吴姬就是徐国夫人。
一听这话,烛庸与掩余都缓缓的站起身,硬着头皮作揖道:“臣,谨遵王命!”
围绕着那一片地区,吴楚两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你即刻动身,备足财物前往新田,游说晋君与六卿,使晋国主导诸侯伐楚之事。”
说实话,对于庆忌的这种命令,烛庸与掩余是不得不从的。
当年公子光(阖闾)弑君篡位,庆忌的两个叔叔掩余与烛庸正在攻打楚国,闻听吴王僚的死讯,就一个投奔徐国,一个投奔钟吾国。
庆忌于是颇为迟疑的道:“子胥,如此强迫徐国、钟吾国,岂不遭人非议?”
“尔等便一人出使徐国,一人出使钟吾国。游说二君,我吴国将驻军于其国,一应军费开支,皆由所在之国承担。另外,你们皆要出任所在之国执政,为我吴国尽可能牟利也!”
这一次,庆忌就是要确立吴国对那个地区的统治权!
要游说他人出兵,必然是少不得付出一些珍奇异宝的。
在听见庆忌的目的后,太宰季札微微颔首,便不再反对。
庆忌微微颔首。
“若不从,发兵,灭国!”
“臣,谨遵王命!”
这事儿要是干了,吴国的确显得不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