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38章 灭国不灭祀
华夏人如何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从夏商周三代的关系来看,其实都是黄帝的后裔,根正苗红的那种。
吴国与越国的王族,同样属于是轩辕黄帝的子孙,虽然一个姬姓吴氏,一个姒姓。
但,他们共同的第一代祖宗都是轩辕黄帝!
因为黄帝长于姬水,固以为姓。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时,所立的姬姓国就有五十多个。
但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封邑名、及祖父的名字为“氏”,所以大家连远房亲戚都攀不上!
“不错。大禹的先祖,正是黄帝也!”
那个士子志气昂扬的普及道:“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是为帝颛顼之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
“如此,吴越两国王室,一千多年前,岂非一家乎?”
听到吴越两国的王族,还有这般远房亲戚的关系,在场的越国黎庶不由得瞠目结舌。
庆忌淡然一笑,道:“鹿子此来,想必定有大事?”
大殿内,风尘仆仆的鹿鸣,就朝着陛台上端坐着的庆忌躬身行礼。
他根本不以为意,因为吴国完全能扛得住!
只是,庆忌搬出这样的说法,干出这样的事情,鹿鸣已经暗道不妙。
故而在临死前哭着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对于鹿鸣的来意,庆忌自然是清楚的,但他并没有避而不见。
“吴王,天可怜见!吴王何以非要灭越不可?”
当庆忌祭拜完禹王陵,折返会稽城的时候,便听到宿卫禀告,说是越国使者鹿鸣求见。
前线的战事已经陷入僵持阶段,根据孙武送回来的战报,越人抵抗顽强,依靠地形的优势负隅顽抗,让吴军的伤亡不小。
“而今我越国故地尽失,仅剩新纳的三夷之地,已无力与吴国争锋。我王所想者,只为保留越国的宗庙祭祀,不为亡国之君也!”
日后,由吴国祭祀禹王陵,保证香火不断!
但,那又如何?
世人认为,祖先逝去后,他们的鬼魂仍然需要享用祭品。
“吴王,实不相瞒,外臣受王命而来,欲同吴王议和弭兵。”
庆忌眯着眼睛道:“寡人,为越王之女婿,吴越两国王室之始祖皆为轩辕黄帝,祭祀禹王陵,岂非合情合理?”
鹿鸣叹息一声,说道:“吴越相邻,两国又是联姻之国,吴王之王后,是我越姒,何苦这般咄咄逼人?”
鹿鸣硬着头皮赞同道。
这就代表着,吴国灭越,连其子孙的宗庙祭祀都不保留,日后吴国的王室同样能代为祭祀大禹!
莫说庆忌,天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君王,都能祭祀大禹,感念其功德!
所以,庆忌心中已经在迟疑,究竟是否让越国苟延残喘?
“外臣鹿鸣,参见吴王!吴王万年!”
因为庆忌这分明是在提醒鹿鸣:越国王室的存在已经可有可无!
日后大禹的祭祀,吴国完全可以代为之!
如周武王姬发灭商朝后,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为诸侯,负责商王朝的宗庙祭祀。
虽然吴军方面,有当地的三夷人作为带路党,可以不时的反击一下越军,拔掉越军的据点,但是找不到越军的主力一战,战局始终是僵持不下的。
不过,就这千百年的关系过去,几十代人的时间,庆忌要追溯先祖的世系,强行认越国为亲戚,都有些差强人意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