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36章 祭祀禹王陵
三夷之地,越军营寨,行辕。
允常正在跟鹿鸣、石买等一众大臣商议前线的战事。
大司寇鹿鸣拿出一道布告,递给允常,脸色凝重的道:“大王,这是吴军最近在会稽、句无等地张贴的告示。”
“吴军欲收纳我越国之流民,给予其口粮、耕具、土地,并助其修建屋舍,重建家园,其心可诛矣!”
“哼!”
允常冷哼一声,不屑的道:“庆忌小儿,狼子野心,他这是在将我越国的黎庶,当成他们吴国的黎庶!”
“然,这一切的祸源尽为吴军侵略所致,庆忌这般施恩,难道我越人会对他感激?”
此时,允常心里或多或少有些心虚。
他没想到庆忌会这样的大方!
允常恨得咬牙切齿,道:“我越国尚有万余人,可堪一战。寡人能凭借地形之利,跟吴国相持三年,五年,十年!寡人耗得起,庆忌耗得起否?”
庆忌这一回可是严格按照周礼的典章制度来办的。
“越国终为吴国所灭。既如此,大王何不暂且降吴,待日后东山再起?”
这种冕服是王祭先公、飨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七章。
“只要大王还在,越人还在,越国就没有灭亡!”
但,常年如此,越国估计也是遭不住的。
吴国还好说,只是一部分兵力要陷于越地,随时防备越人进犯,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
此时,庆忌还不知道允常准备再一次求和的事情。
“若求和于吴国,寡人应舍何物?”
他可不想一直处于穷山恶水之间,做一个流亡在外,居无定所的越王!
……
闻言,允常咬着牙道:“我越国,还有崛起之机会乎?”
“善。”
“奏乐——”
号角声响起之后,身穿冕服,头戴平天冠的庆忌,便在一众宿卫大臣的簇拥下,亦步亦趋的下了戎车,径直登上祭台。
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红色下裳,即所谓的玄衣纁裳!
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国君的冕服不能乱用,所以夏代出现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代可能已经拥有冕服制度,至周代定制规范、完善。
“议和?大司寇,此时议和,与乞降何异?”
这样的号角属于国君出行时的仪仗所用,约莫一人高的长度,七尺有余,需两名宿卫一前一后,一个肩上扛着,一个后边吹响。
“句无已经是一片焦土,吴国要之何益?大王若担心庆忌不能答应此番议和,大王何不贿赂吴国典客伯噽?”
如此一来,便是原本敌视吴国,忠君爱国的越人,在庆忌的安抚手段下,都难免心生动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