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17章 营建新都
就跟吴国君臣预料的一样,齐、鲁、宋、卫等中原诸侯国不满吴国将大量的武器盔甲,军需辎重出售给盗跖,故而纷纷派出使者,以迫使吴国不再对盗跖兜售武器。
但是,庆忌又岂是那种轻易遭受他人胁迫的君王?
对于前来吴都的使者,庆忌避而不见,只是派出太宰季札与典客伯噽出面,严词拒绝列国使臣的要求。
为何庆忌会有这样的底气?
除了吴国越发强盛的国力之外,吴国的背后,站着的更是称霸多年的霸主大国晋国!
中原诸国想联军伐吴,先问一下晋国能否答应。
再者说,列国当中,难免勾心斗角,谁有那样的威望可以号召诸侯伐吴?
这个事情,注定是不了了之的,只是进一步恶化吴国与中原诸国之间的关系。
但庆忌根本不在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有朝一日吴国的变法大成,跻身于一流强国的序列之后,谁敢招惹吴国?
恐怕,为求自保,弱小一些的诸侯国都少不得要巴结吴国。
……
“善!”
滋德殿内,庆忌正在召集季札、范蠡、孙武、伍子胥等一众三公九卿商议大事。
但,小小的一座吴都城,显然已经不能装载庆忌这偌大的野心。
“然,余下之劳役仍众,大有可为。国家而今亦是国库充盈,仓禀之粮米堆积如山!”
至于迁都的地点,庆忌早就想好了。
“典客此言差矣。”
事实上,吴国的宫殿相较于中原诸国的宫殿,的确有所不如,甚至是称得上简陋的!
吴国现在的财政收入固然还不及北方的齐国、晋国,但已经胜于楚国,真可谓是十分富庶的。
营建新都之后,要做的事情自然是迁都。
这十分符合伯噽的奸臣人设。
治粟内史范蠡首先道:“大王,如今我吴国境内之各条官道桥梁,自吴都始,北上直通中原,进抵齐鲁,南下亦往新城,南北一片坦途,业已竣工!”
“善!”
孙武微微一笑,朝着庆忌作揖道:“大王,臣记得当年你我君臣二人微服出巡之时,大王曾对臣言及,吴国欲成霸主大国,成就王霸之业,需择一有王气之地,坐控南北,将新都打造成如齐都临淄一般恢宏!”
三公九卿,属于吴国的中枢首脑,庆忌都能信得过的大臣。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就为了修缮和扩建宫殿?
因为现在吴国的国力的确强盛,建造一座足以容纳十多万人居住的城邑,根本不在话下!
“不知大王欲将新都的地址,定于何处?”
君臣相知,实属难得。
“吴都的宫殿,何必修缮或扩建?”
伯噽很是不解。
尽管人口不及楚国,但是吴国的财政收入已经甩楚国一条街不止,跻身于天下诸侯第三的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