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16章 自绝于诸侯
滋德殿。
庆忌正在与范蠡、孙武、计然、伯噽等一众三公九卿对席而坐,商议国事。
治粟内史范蠡首先呈上一道竹简,说道:“大王,臣按照大王之命,统计一下近一年来,我吴国对外兜售军需辎重所得之财物。”
“主要是两项,一项为中原的盗跖,一项为南方的三夷人。”
“盗跖与我吴国交易,绢五百余匹,布三千四百多匹,金过三百镒,奴隶七千五百人左右!”
“三夷人与我吴国交易,象牙、犀牛角、犀牛皮、玉石、珍珠、玛瑙等贵重之物,难以计数,经兜售,约合黄金五百镒,奴隶亦有五千人!”
“这还不算上二者主动献予大王之财物。”
“嘶!”
听到范蠡总结出的数据,在座的大臣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对此,庆忌却显得分外的淡定。
吴国的先祖泰伯虽是周太王的长子,与姬昌、姬发父子所建立的周朝一脉相承,但泰伯一族久居吴地,早已经跟当地的荆蛮、山越人融合在一起。
“至于诸侯联军伐吴,更是大缪也。且不说中原诸侯能否团结一致,我吴国便好欺负乎?”
在这个大争之世,兵荒马乱,武器盔甲,军需辎重这样的东西自然是十分紧俏的物资。
“现在,三夷人已经转为游击,在高山密林之间,不断袭击越军,战事已经陷入拉锯。”
“大王英明!”
“只要能为我吴国牟取大利,寡人便是为千夫所指,被世人骂做忘恩负义之徒又如何?”
季札是那种对名利不为所动,视金钱如粪土的正人君子,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但是,就臣推测,若无意外的话,最多一年,越人基本上就能攻取三夷之地,势力大增!”
“蛮夷又如何?”
“大王,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吴国与盗跖之间,只存在交易关系,而非结盟,或是襄助盗跖作乱也。诸侯问责,责从何来?”
伯噽吹胡子瞪眼的道:“季子,我吴国王室虽有姬周血脉,然天下诸侯何尝不将吴国视作如楚国一般的蛮夷?”
季札话锋一转,又道:“然,老臣以为,大王实在不该助盗跖祸乱中原列国。齐、鲁、卫、宋诸国毕竟也曾襄助大王回国夺位,拔乱反正,而盗跖是为贼寇,世之大贼!”
毕竟就连箭簇都是能回收的,更何况是戈、矛、剑、戟这样的冷兵器?
当然,春秋时期不比现代,战争消耗没有那么大。
庆忌在对外邦交上的态度,向来都是极为强硬的,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
“大王,越国那边,还在不断侵袭三夷人。通过我吴国的武器援助,再加上军吏们操练三夷族的勇士,三夷人的战力大大提升,但是正面对抗,依旧无法战胜越军。”
“请讲。”
庆忌陷入了沉默。
所以中原诸侯表面上承认吴国属于华夏文化圈,但本身迥异于中原文化,吴国的文化与楚越两国颇为相近,故而中原诸侯难免心里会瞧不起吴国,将吴人视作蛮夷。
“既如此,我吴国又何必死乞白赖的去巴结中原诸侯?”
因为季札的心里都十分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