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81章 裁军
“太宰。”
“臣在!”
“我吴国这两年的赋税收成如何?”
庆忌有必要过问此等有关于国家赋税的大事。
其实,庆忌早已知晓这两年来的吴国的国家财政收入,但只是想让季札公之于众,做一下汇报工作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的赋税制度是两年收取一次。
季札当即正色道:“回禀大王,我吴国今年之赋税收成,综合商税、田租税、口赋、户口税,再加上盐、铁、纸、笔等各种杂收。”
“国库收入金六千二百四十七两,刀币、捕币约合三百余万钱,布十万零八千二百七十一匹,绢三千七百二十七匹,其余米粟谷物近一百万石!”
“嘶!”
闻言,一众公卿大夫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回禀大王,已经裁撤。按照大王的诏令,吴越边关,武原、御儿一线,我吴国边军只驻有士卒一千人。吴楚边关,长岸、鹊一线,我吴国边军只驻有士卒三千人。”
季札的这个问题,问的不错。
“善!”
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
现在,吴国的确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
不过,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就庆忌所知道的,历朝历代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八旗绿营制等。
“善。”
“故,寡人决议裁军。南部驻军一千,西部驻军三千,新城(西南)驻军三千,临淮驻军三千,唯是边军一万,吴都驻军五千,以备不测,余者尽皆裁撤!”
至于留守吴都的五千常备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这是翻了多少倍?
而且,这还仅仅是庆忌继位以来的第一次收取的赋税。
南部的驻军一千人是应对越国方面,西部的驻军三千人是应对楚国方面,西南部的驻军三千人,则是应对仍有不臣之心的山越部族。
若是吴国能一直矢志不渝的遵行新法,国力蒸蒸日上,可想而知这样的财政收入也将直线上升,只多不少。
“而且,我吴国已同楚越两国达成共识,边界方圆百里之内,驻军之数等同,且互设官吏监督!”
缘何来由?
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又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六韬》中说,教民将某种农器当某种兵器。
庆忌微微颔首,旋即又将目光放在大司马孙凭的身上,询问道:“大司马,吴越边关,及吴楚边关之师,可已裁撤?”
庆忌这是要改革军制?
是的!
但是,眼下庆忌居然要一口气裁军一半以上?
这不得不让群臣迟疑。
毕竟西南诸夷还尚未全部臣服于吴国,庆忌仍以熊子丹为大将、大都督,联合山越各部的勇士,将不服王化的部族逐一征服。
再加上鼓励人口生育所需的财物,这方方面面,哪里不需要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