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42章 昭关会盟
吴王庆忌二年夏,六月初。
吴国的变法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各项政令也都得到贯彻落实。
庆忌并没有闲着,除了处理日常政务,以及不时的微服出巡,视察民情外,此时他更要在昭关与楚王熊轸进行会盟!
吴楚两国早已弭兵议和,互不侵犯,但为了更安全的外部环境,庆忌并不介意虚与委蛇的跟楚人会盟一下,以示两国邦交盟好之意。
由于楚国疆域广袤,郢都距离昭关甚远的缘故,故而这一次吴楚会盟被拖延到今时今日。
……
昭关,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连绵几十里,而其四周均为湖泽,唯有昭关一途可通。
昭关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吴楚两国的交界之处。
自寿梦起,吴国的国力日盛,不断西征伐楚。
楚国为抵御吴军的不断进犯,故而在此地建立起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关要塞,这就是昭关!
此刻,庆忌就搭乘着一座四御马车,一路颠簸的朝着昭关外边的烽火台进发。
盖因以他的勇武,再加上一千名精锐士卒,再多的楚军都挡不住庆忌的去路!
在一侧的戎车之上,伍子胥却是禁不住触景生情,映入眼帘的昭关,让他的心情颇为复杂。
“幸而东皋公仗义也,让长相极似臣下的好友皇甫讷冒充过关,而臣下则趁皇甫讷被抓的混乱时机,乔扮成普通老者蒙混过关……”
吴国是战胜国,也能邀请楚王熊轸入吴地会盟。
不知名姓的渔丈人与浣纱女,亦是伍子胥生命中的贵人。
“一连七日,臣下想到父兄的仇还未报,悲愁交加,竟在一夜之间急白须发。”
“轰隆隆!”
言罢,伍子胥长吁短叹起来,既庆幸又伤感。
“至昭关时,关口挂着臣下的画像,盘查甚严,一时受阻,无法出关。”
“来者止步!”
楚国早在此地搭建起一座偌大的营寨,供吴军入住,作为庆忌的临时行辕所在。
“嗖”的一声,一支箭矢落下,没在百步之外的地面上,原本飞驰过来的兵车随之顿足,战马为之一滞。
庆忌看见伍子胥有些唏嘘的脸色,问道:“伍卿,故地重游,想必你心中定有一番感慨罢?”
关下早早地建造起一座四方台,遍布各色的旌旗,迎风猎猎。
一辆兵车缓缓的朝着庆忌所在的马车靠拢。
“前方带路。”
就在庆忌与伍子胥闲聊的时候,前方忽而响起一阵纷乱的马蹄声。
尽管是在楚国的地盘上,可是庆忌丝毫不惧。
他的前半生,是既幸运而又不幸的!
父兄被杀,满门皆没,被迫流亡在外,几经生死,这是不幸。
而渔丈人对伍子胥同样有救命之恩!
因为亡命天涯,逃出昭关的伍子胥荒不择路,逃到大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
伍子胥回忆起往事,不禁叹道:“昔日臣下自郢都逃亡,先奔宋后逃郑,辗转数国,一路吹箫乞食,欲奔吴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