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有这样一心为自己着想的知己好友,黄宜安十分感动。
寒暄毕,张溪道明来意:“如今已经试验成功,嘉峪关内可种植高昌国的长绒,我预备也投些银子,为明年种做准备。”
事无巨细地交代了许多。
既然黄宜安不缺银子,那她便让张宏拿这银子,给她也在西北置一份种的产业好了。
张溪回府后同英国公夫人禀明此事,惹得英国公夫人又叹息一回,这么聪敏沉稳的好媳妇,就被张澜的仁厚错过了——若是张澜去西北前就定下这门亲事,她再去宫里向太后请了懿旨,哪里还有皇帝什么事儿?!
黄宜安忍俊不禁,笑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怕到时候银子了却没有办成事,岂不是得不偿失?张姐姐就是不缺银子,可也不能这么啊!”
可没过几日,张溪又来了。
“张姐姐即便是要投资,也不用经过我的手呀。”黄宜安道,“我如今行事多有不便,前几日刚将这一年多攒下的近五千两银子全都送给了二叔,请他日后出面全权负责此事。
乾清宫内,正与两宫太后商议大婚之事的祁钰,猛然间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黄宜安说好说歹,才将张溪劝住了。
可是,事实上她并不缺银子啊。
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如今存活的长绒株苗能否顺利结铃、吐絮,以及能否打下足够多的长绒种子以供来年之用。
祁钰便笑道:“母后不必责怪田义,他照顾朕日常起居十分用心。”
黄宜安心下了然,同绣娘说了几处尺寸、针线上的细节,便吩咐阿梅看赏,将人都打发了回去。
“澜弟来信说了,他又从高昌国‘借’了些长绒的种子,加上那三亩多地长绒打下来的种子,明年一准儿能扩大规模,这银子我便先搁你这里了,算是参股!”
“怎么了?可是有哪里不舒服?”陈太后连忙关切地问道。
她算是看出来了,张溪投银子参股是假,怕她缺银子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借才是真。
张溪扬眉道:“我是那抠抠搜搜、缺银子的人吗?此事就这么定了!”
说着话,张溪便将一千两银票推了过来,道:“这是我这些年自己积攒的私房钱,虽然不算多,但应该也够种上几亩地的了。”
黄宜安笑道:“何止是几亩地,数十亩、上百亩都尽够的。”
“陛下一向宽厚为怀。”陈太后笑道。
田义连忙躬身应下。
至少,不会像冯林似的,背着他与冯永亭等人交结,违背圣意。
张溪得意地挑眉,一副“这回我看你拿什么拒绝我”的霸道模样。
“五千两银子?”张溪脱口惊道,一只手杵到黄宜安面前,不敢置信地问道,“这么多!都是五丈风送来的报酬吗?”
黄宜安哭笑不得。
闲话毕,李太后又回到正题上,指着钦天监择定的几个吉日问道:“今年共有三个吉日适宜大婚,最近的一个便是五月十六,哀家有意择定此日,不知陛下和姐姐怎么看?”
谢谢瘦的不那么明显明显之韩三胖、雪鵐的打赏()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