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49章 一生真伪
沈江东的面色越来越难看,吏书出来替程瀛洲说话道:“京卫是上直京卫,依圣旨办事,旨意如何,京卫就如何行事。难道让京卫越界办事?京卫越界的责,只恐郡王您担当不起。孙将军已然行程不明,您这样质疑程将军,难道要逼程将军也离开京卫?”
程瀛洲表态道:“京卫奉旨办事,郡王要是认为臣与定藩余孽有勾连,臣伏阙听参。”
一直没说话的刑书杨万泉终于忍不住道:“嘉国公避嫌,范阁老请辞,程将军听参,那大家岂不是都如炮仗一样,一响就散了?”
端王世子道:“如今不是争执不下的时候……”
“也不是查什么定藩余孽的时候!”安王道,“本王提议,派京卫出京,沿线寻陛下下落,直至留都。”
端王世子道:“安王叔,京卫离京,帝京空虚,北境不安,帝京将陷入危险。这么做会让民间众意汹汹,还不如先请去了维扬的皇后尽快回京主持大局。”
颍川郡王指着程瀛洲道:“他现在能找到皇后吗?要是能大家还会在这里吵来吵去吗?”
范子冉起身道:“诸公争执不下,范某只有去请示皇太后与东宫。”
谁知除了沈江东和程瀛洲,所有人参差不齐道:
“范阁老请便!”
“请便!”
“范相请便。”
坐在最外面的程瀛洲频频看向霞影,沈江东又大咳出血,霞影于是进来行礼,声音半高不高对沈江东道:“奴婢斗胆打搅,看脉的大夫来了。”
沈江东还没说话,端王世子道:“既然如此,先请嘉国公歇息看脉吧。”
众人索然无味,纷纷告辞。
沈江东心里有很多难听的话,可惜江枫不在身边,他无人可诉,只能把话咽下。
八月十八日晚时,皇太后开始沉不住气,先在颐宁宫见了程瀛洲。东宫皇太子近来又病了,皇太后便与程瀛洲商议像东宫爆炸前那次一样先将东宫和思卿所出的两位幼子送出宫城,安置在府军卫哨点汲古阁。
皇太后派遣心腹宫人带东宫和东宫的两位幼弟由数名金吾卫禁军和府军卫禁军护送由西苑密道离开宫城前往汲古阁后,又将留在宫中的女史梁菱蓁找来,与程瀛洲商议如何加派禁军出京寻找今上下落,如何确定中宫在维扬的行程。
正当他们商议之时,在京六部九卿以及宗室、勋爵开始慢慢往承天门前集结,试图为今上失踪事向内廷讨一点口风。一个时辰后,程瀛洲尚未离开颐宁宫,汲古阁却传回消息,没有接应到东宫一行。几乎同时,府军卫哨点传回消息,称收到线报,东宫一行似乎出现在了甲申巷金工坊附近。
颐宁宫内众人大惊失色,程瀛洲连忙召集金吾、府军二卫,预备前往甲申巷金工坊。但承天门外的朝臣越聚越多,程瀛洲意欲带走部分金吾卫和府军卫的精锐,又不能坐视宫城空虚,只好叫来羽林卫换防,以防万一。
程瀛洲离开后,颐宁宫幽暗得像是一座古墓,昏暗的灯影下金砖散射出幽冥似的光亮。长窗打开,窗幔被秋风吹得到处飞舞。皇太后身子一斜,菱蓁连忙扶住,大惊失色道:“娘娘……”
皇太后勉强摆了摆手,这时候却有一个声音幽幽地隔着无数帘幕传来,“陛下和皇后一直没有消息,看来小娘娘是撑不住了。”
是一张幽冥似的脸,带有点女相,笑起来的时候很清秀。他穿着织金暗纹道袍,在灯烛下织金纹样若隐若现,皇太后睁大了眼睛,扶着菱蓁的手颤声道:“老九?你不是回家去了?你是怎么进来的?”
菱蓁浑身发抖,看着小敬王萧纡一步一步地走进,小敬王躬身一揖,没有说话,但旋即有数十名魁梧的侍从无声无息出现在颐宁宫的大殿上。
皇太后不可置信,“老九……你这是要做什么?”
小敬王步步走近坐榻,菱蓁挡在皇太后的身前,却被小敬王一手拨开,菱蓁一个踉跄正要叱问,谁知带小敬王竟然慢慢地在皇太后榻前跪下,握住皇太后的手,幽幽道:“小娘娘,我知道小娘娘撑不住了,所以就来了。”
皇太后道:“你在做什么?带这些人来做什么?”
小敬王道:“小娘娘,臣知道您心神不安,是因为陛下和皇后消失不见。今日臣来,就是想告诉小娘娘,他们永远不会回来了。”
菱蓁扑上前道:“不……不……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小敬王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拿出一份印有双图案的札子,慢慢展开,拎着札子的两角,展示给皇太后看。札子上只有两个草字——“得手”。
札子中夹着萧绎的贴身玉佩,皇太后看了一阵头晕目眩。她定了定神,见札子后面是小敬王那张有些女相的笑脸,目光灼灼,一改往日玩世不恭的样貌,眼底像住着一只鬼魅,癫狂的鬼魅几乎要破开眼球冲出来,皇太后一瞬间石化,良久才道:“老九,竟然……竟然是你!”
“对,”小敬王收起札子,“是我,是我得手了,是我……”他发出一串鬼魅一样的狂笑,笑声在大殿里来回回荡,久久不散。
皇太后道:“为什么?为什么是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