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再加一把火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35章 再加一把火
麋威获悉方城大捷的消息,已经是数日之后。
首先当然是欣喜于部下们的军事素养。
特别是邓艾,没有死板地执行军令。
反而根据敌我态势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得曹洪的反扑徒劳无功。
还葬送了一员大将,夏侯霸。
据说是王平亲自上阵将其擒获的。
如今已经扭送去蜀中听候刘备发落了。
毕竟夏侯霸是当下太子妃张氏的从舅,还是要有些特殊待遇的。
麋威亲自调拨军资去叶县,犒赏三军,各有嘉奖。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并没有因为一场防御胜利而生出趁势反推到许昌的念头。
孙权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
这场仗,本质上只是一场总体防御战的收尾部分。
是为下一阶段与曹魏的战略相持作铺垫的。
比起生擒夏侯霸,麋威更关心颍阳到底是不是敌军的重要屯粮据点。
如果是,到底有没有偷袭得手的机会?
为了这个机会,自己又需要投入多少兵力,点谁为将,还是亲自上阵?
以及万一失败,代价能不能承受?
会不会导致方城的防御体系崩溃?
一想到这方方面面的影响,麋威就愁的夜不能寐。
不同于早年间守江陵的时候。
那时候他只需要守好一座城,守到关羽归来就算他个人的胜利。
往后的事,自然有关羽、关平、廖化这些大腿们去考虑。
而现在。
随着关羽老去,自己又成为了一方大牧,主掌一方。
却不能再只着眼于于一城一地一时的得失。
而该去谋全局,谋长远。
当然了,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等前线斥候、细作将确切的情报传回,才能决断。
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趁着魏军彻底被赶出南阳的间歇,麋威一边抓紧推行“二田”新制,一边大搞“汉室忠良”的正名活动。
尤其是后者,关乎他今后能不能在荆州彻底站稳脚跟,继而西侵豫州,北望司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麋使君”。
自然是要多上心有多上心的。
不过,至少在第二件事上,有人比麋威更上心。
“杨公想要使用蜀中的雕版技术,刻印檄文?”
杨俊斗一大早就跑来找麋威。
手中还拿着一本纸质的《扬子法言》。
杨俊激动得胡子发抖:“听闻使君能够日制十万纸,旬月即可刻书万套?”
夸张了,夸张了!
麋威暗暗吐槽某些吹牛不打草稿的军士。
照直道:“雕版印书确实比手抄更适合大量制书,而且只要版子弄好,就不容易出错。”
“但这雕版本身很是考验工匠的手艺,旬月万书有些过了。”
“不过杨公若只是印发一篇檄文,倒是不难。”
“我军中有不少从蜀中带来的巧匠,去年攻取昆阳城时就曾用过此术大量刻印降书,手艺都已熟练。”
“杨公若需要,我回头调一批工匠来宛城。”
“只是杨公。”麋威好奇地看着对方。
“为何要使用雕版?莫不是也打算效仿去年昆阳之战,海量传檄于郡县?”
杨俊先是感谢一声。
然后解释:
“确实打算效仿使君故智,却不仅仅在郡县。”
“我意,当将檄文尽量、尽快传至海内州郡,天下皆知。”
“若实在做不到,至少要传到司、兖、豫、荆、扬这五州。”
麋威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为何要‘尽快’?”
杨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