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75章 义阳三关

关羽眯目地看着杨仪。

后者心中一紧,忙道:

“众所周知,北骑壮悍,驰马若飞,南人欲与之抗衡,唯依仗江河舟师。”

“自赤壁一战后,孙氏数次北伐,多发于春夏丰水时节,此为天时地利。”

杨仪见关羽面色稍缓,接着道:

“今将军据襄樊而争宛洛,虽仍有水利可借,却终要以步骑决胜。”

“至于益、凉二州,不论过秦岭还是跨陇山,欲取关中,非得依仗骑士不可。”

“而战马要贴秋膘,却正好与丰水的时节错开的。”

“就天时而言,我朝与江东本就不全然同利!”

关羽听到这,才移开目光,看向窗外。

沉吟数息,道:

“威公的意思是,难得孙氏此番违逆其时北伐,机不可失?”

“下吏正是此意!”

杨仪辅佐两载,已经熟知关羽脾性,知他心动,继续陈述:

“朝廷以关中为先,此大略不可改也。”

“但具体到襄樊,来日要配合益、凉大军入关,无非两种手段。”

“一是自南乡溯丹水北上武关,以此牵制一路魏军。”

“如今潘承明(潘濬)在南乡经营两载,已得人心,将军何不趁此机会发兵北上,全取丹水河谷?”

关羽略一思索,点头道:

“若只是配合潘承明取南乡,一路偏师足矣,可。”

杨仪心下一喜,接着道

“二是将军自领大军北向宛城,近制南阳,远慑洛颖,使其不得全力西援关中。”

“但将军欲全力向北,断不可留身后之患也!”

关羽挑眉:

“何患之有?”

杨仪道:

“南阳之地,中部平坦,四面皆山。”

“但不同于关中、蜀中四塞险要,只要将几处关隘堵上便无忧。”

“南阳东南西北皆有通道,我可往,寇亦可往,防不胜防。”

关羽听得连连颔首。

自建安六年跟随刘备南投刘表,他已经在荆州生活了二十年有余。

早就熟悉周边地形关隘。

诚如杨仪所言,南阳盆地四通八达。

但这个“盆子”四周孔道过多,处处漏风。

从防守方的角度来说,并非好事。

尤其是南阳东北方叶县方城一线,缺口颇大,足以让骑兵往来畅行。

所以先秦时,楚国特意在这里修筑墙垒,是为方城关。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什么诸葛亮说荆州上将向宛、洛?

因为一旦关羽攻下南阳宛城,站稳了脚跟。

即可率大军顺畅地穿过东北方这个大口子,踏入河南之地,威慑洛阳。

但反过来说。

只要夏侯尚、徐晃等魏将牢牢守住南阳核心区域。

就能从那个缺口得到洛阳、豫州方向的增援,源源不绝。

正是我可往,寇亦可往。

想到这,关羽不由问道:

“秋前我让你发信联络陆浑、梁、郏各部山中豪帅,约期下山牵制魏军,可有回复?”

杨仪耐心应道:

“山中传信不便,且魏汝南太守满宠屯驻于宛县以北,群帅未必敢轻易下到平地上。除非将军亲率大军围困宛城。”

见关羽点头,杨仪才道:

“将军!”

“下吏所言之患不在于此!”

“方城口子太大,堵是堵不住的,也没必要强行堵塞,但凡江东孙氏和梁郏群盗能对中原魏军有所牵制,便可称得上胜算充分了!”

“今所患者,不在襄樊北边的南阳,而在襄樊南后的江夏!”

“若那处口子不尽快堵上,来日将军兴师北伐,难保魏军不会效仿昔年吴孙子(孙武)故事!”

……

“义阳三关?”

马良的接风宴上,众人酒足饭饱,不免议论起荆州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灾厄之主

佚名

狂徒!

不吃葱花

人在高三,她们对我重度依赖

佚名

我们法师是这样的

瑟瑟发抖梨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