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但近些年选了一个年轻的,有实干能力的新会长。
老派副会长离职,大量成员清退,邀请了赵宝玉,刘在田,侯刚,洪文亮等等在各艺术领域做出成绩的,真正的艺术家。
风评逐渐扭转。
美术作为艺术领域中最为大眾所熟知、市场最为活跃、也最易於进行国际对话的门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协会力图振兴的关键突破口。
然而,协会自身虽有名家大师,但是画家,尤其是厉害的画家,却一直都是空缺著的。
不是他们不想找。
实在是华夏的美术协会太厉害了,是官方发起的单位之一,官方领导,官方代管,匯聚了全国有影响力的美术专家学者。
这种情况下,艺术协会怎么去挖人?
別人又怎么能看上他们这个『山寨社团』呢?
这正是为何赵宝玉等几位老先生同意罗秉文加入,並且一致要让他当副会长的原因全国上下,实在是没有谁比罗秉文更好了。
不管是国际声望,还是风格技术。罗秉文差的只是一点点资歷,但这没关係,他们艺术协会正巧也没什么资歷,正合適。
他们看中的,是“威尼斯双年展独立展馆”的耀眼头衔,是他在欧洲成功,並获得广泛认可的能力。
而这正是当前华夏艺术界最渴望却又最稀缺的资源。
赵宝玉常来燕京,而且协会里面的几个老朋友也有燕京人,所以提前定了一家私房菜的位置,就在罗秉文到燕京的那天。
首都的私房菜生意可不好做,尤其是高端私房菜。
这边动不动就是某某御厨传承,或者百年老字號,而且京爷都是老饕,喜欢吃,爱吃,没点本事谁敢在首都做私房菜的生意?
尤其是今天这家,还开在四合院里面。
罗秉文刚在大街上下车,赵宝玉教授就等在路口了,见到罗秉文就笑著过来拉手这是这些老年人表达一种亲近的方式。
“辛苦了啊,小罗,刚下飞机?”
“没事,我在飞机上睡觉来著,现在正好清醒,精神著呢。”
“好好,今天这地方听说不好订,有精神好,有精神才能好好品尝这里的东西,再给你介绍几个老傢伙。”
他能说老傢伙,罗秉文只能说老前辈。
说老实话,如果他真当了那什么副会长,那么这几位估计就是他的同事了。
这很尷尬啊,同事们年龄最小的都要比自己大一轮。
私房菜的位置不好找。
燕京城里的私房菜,讲究的就是个“藏”字。
不像南方可能开在洋楼里,bj的顶尖私房菜,十有八九都藏在胡同深处,而且往往是不起眼、没招牌的那种,吃的就是个『內行人才知道”的调性。
纯粹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赵宝玉领著罗秉文,拐进了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
这胡同看著普通,青砖灰瓦,甚至有些墙皮都斑驳了,但往里走,却能感觉到一种沉淀下来的安静,与几步之遥大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仿佛是两个世界。
“纱络胡同”,这名字听著就有点雅致。
走到一个不起眼的广亮大门前,门口没招牌,没灯箱,甚至连个指示牌都没有,只有两尊饱经风霜的小石狮子蹲在门墩儿旁。
门是暗红色的,漆面有些老旧,但擦得乾净,铜门环被摸得鍠亮。
门一开,景象豁然开朗。
外面看是朴素的胡同院门,里面却別有洞天。
一个规整的四合院被打理得极好,青砖堤地,角落种著石榴树和海棠,晚风吹过,叶子沙沙响。廊下掛看几只精致的鸟笼,里面却是空的,纯粹是个装饰意境。
正房和厢房的窗户都亮看温暖的灯光,隱约能听到里面低低的谈笑声。
一个中年男人闻声从房间里面迎出来,见到赵宝玉就笑了:“罗老师,您可来了,几位老师都到了,正喝著茶聊您呢。”
“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耽误了会儿。”
不到燕京不知道路有多堵。
本来算好时间肯定能够的,结果路上遇到堵车,愣是迟到了接近半个小时。
赵宝玉也点点头,他来燕京几次,当然也知道这边的路有多堵,这还是管控限號以后的情况,不然大家都別开车了,走路可能比车快。
他笑著给罗秉文介绍:“这位是这里的老板,姓閆,閆师傅。”
“閆师傅,您好。”罗秉文点头致意。
这老板看著不像厨子,倒像是个搞文化或者做设计的,身上没有半点油烟火气,只有一股子沉静的书卷气。
“好好好,您的作品我可是在新闻上看过好多次了,给我们华夏人长脸了,你就是这个!”他竖起拇指。
“谢谢。”
“快请进吧,你们的人齐了?那我现在就开始上菜?”
“上吧。”赵宝玉说道。
他叫来一个人,领著二人穿过院子,走向正房。掀开布门帘,一股混合著淡淡茶香、檀香和隱约食物暖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里是典型的中式布置,但毫不古板沉闷。
老式的桌椅,条案上摆著赏石和青瓷瓶,墙上掛著几幅一看就价值不菲的水墨小品,不是名家大作,但格调极高,意境清远。
角落里甚至还有一个博古架,上面隨意放著些陶罐、线装书。
这氛围真是绝了。
有种老派文人书房的感觉,而且看刚才老板的气质,確实就应该有一个这样的房间。
屋里已经坐了五六个人,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气质各异。
“老赵,你可算来了!”
“这位就是罗秉文罗老师吧?真是年轻有为啊!”
“快请坐快请坐,我们这茶都喝过一巡了。”
赵宝玉笑著给罗秉文一一介绍:
“这位是艺术协会的刘副主席,这位是书画院的冯院长,这位是央美的李教授,都是我的老朋友,也是咱们艺术协会里的人,今天听说你来,就找了个机会聚聚。”
罗秉文客气地打招呼,心里明白,这顿饭,品菜是其次,“品人”恐怕才是正经事。
他在国外学习,国外闻名,为了毕业的学分,全世界的画展跑了不少,义大利当地艺术家的派对罗秉文也不少去。
混吃混喝,还有美女。
所以罗秉文在欧洲是不缺朋友,不缺名望的。
但对於国內的艺术界来说。
罗秉文?
好像这人是很厉害,但真不熟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