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76章 敦煌舞
“好的,太感谢了。”
知道去什么地方找人就行了,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名气能不能算是特权人事,但他要做的也不是研究壁画,而是进去看一眼。
就算不要讲解都行,有了之前兑换到的技能,他现在对敦煌壁画的风格很熟悉。
按照讲解员指的地方,罗秉文来到了那栋不起眼的办公楼,敦煌景区里面的所有建筑都是这种风格,似乎是想融入到眼前的氛围。
没见到门口有保安,罗秉文就直接进去了。
在一楼转了一圈,找到一个標著『游客接待室”的门,敲了几下,进去后看到是一个干部模样的人。
干部模样嗯,这倒是不好形容。
反正就是那种你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傢伙肯定是官方的人,这种风格。
“您好,我找王主任。”
“有什么事?”
他没说自己是不是,罗秉文就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
“我叫罗秉文,是一名画家。这次专程来敦煌,就是为了学习研究,特別是285窟的艺术。听说常规不开放,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在严格遵守所有规定的前提下,允许我做一次短暂的专业观摩?时间不用长,几分钟都可以。”
“画家?”
这个人扶了扶眼镜,看著罗秉文。
罗秉文?
这名字好熟悉啊。
他们接待画家到是挺多的,但一般都是官方协会组织一起过来参观,比如某某省级画家协会,艺术协会什么的。
如果是华夏级的,那都是直接过来,对他们进行通知了。
这单独的画家还真是少见。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就是王崇德。这位—罗老师,不是我们不帮忙。285窟的保护压力很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都要严格控制,原则上是不对外的。您有单位的介绍信或者项目证明吗?”
单位的介绍信?
这东西当然没有,这年头还谁还用介绍信啊。
不过罗秉文有这个。
他拿出手机,调出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邀请函邮件,以及林泽海之前发来的,有官方抬头文件的通知摘要。
“王主任,您看,这是我这次创作的项目,是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准备的。作品主题就是想深入表现敦煌艺术的精神。如果能亲眼看到285窟,对我的创作十分重要。”
王主任凑近看了看手机屏幕,那几个“华夏文化部”、“威尼斯双年展”的字眼很有分量。
他的態度明显更重视了。
看到这些消息,特別是威尼斯这几个字,他忽然就想起来罗秉文这个名字自己是从哪里看到的了,之前的新闻联播不也提到了这个名字吗?
华夏首位在威尼斯双年展获得独立展厅资格的油画家。
“哦,是国家任务啊—”他笑容灿烂的站起来,和罗秉文握了握手,说道,“按理说是不行的。不过——您情况特殊,也是为了对外文化交流。”
“我也听说过你,我们国家难得的大画家,你能来敦煌採风是我们的荣幸。”
“敦煌艺术世界闻名,我也对这里嚮往很久了。”
他拿起內部电话,按了一个號码:
“喂,是我,宋哥。这边有位老师,是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队画家,想申请看一下285窟做研究————对,对,手续后补?行,我跟他说。”
“可以了吗?”罗秉文问道。
“可以了,罗老师。我们请示了一下领导,特批您进去观摩三十分钟。我让小张研究员带您过去,他是负责那个窟的。”王崇德看了一眼罗秉文的相机,说道,“记住,绝对不能拍照摄像,不能触碰墙壁,时间一到必须出来。”
“绝对没问题!太感谢您了!非常感谢!”罗秉文连忙保证。
他就带一个眼晴进去就好了,主要就是想看看在敦煌的眾多壁画里,最有代表性的一张画,然后和记忆里的东西验证验证。
很快,一个戴著眼镜的年轻研究员过来了,两人没怎么说话,罗秉文跟著他穿过游客区域,走向那条不对外开放的栈道。
门一关,世界瞬间安静了。
窟里又暗又凉,只有研究员手电那束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墙壁。
光打到墙上,罗秉文眼晴一下就亮了。
西魏的285窟,果然名不虚传。
研究院先照的石窟正壁,就是篇幅最大的那一面墙壁,这是一幅巨大的说法图,这是以佛,或者菩萨为中心,向弟子们宣扬佛法的画面。
罗秉文对佛法没什么深入研究,他从小看的书,听的故事基本都是道家的。
也是在获得了【敦煌飞天舞乐的韵律捕捉】这个技能以后,才多了许多对佛法的领悟,这是他在藏地寺院住那么长时间都没领悟到的东西。
画面上,佛和菩萨的脸都清瘦秀气,衣服飘带画得那叫一个溜,感觉风一吹就能动起来。
隨著研究员手电筒的偏移,他提示到:“您看顶上。”
嘴!满天板都是飞著的天人!
古典舞里面,为什么敦煌舞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种特殊的小眾舞蹈?就是因为敦煌石窟里面,有著大量舞蹈动作。
稍微编排,就是一段自带西域丝路特色的独特舞姿。
这种舞姿真的很行。
它不像古典舞里的宫廷舞那般规整华丽,也没有民间舞的热烈质朴,反而带著一种融合了西域风沙与佛国空灵的特殊气质。
弹琴的、跳舞的、甩著绸带玩的,一个个轻飘飘的,好像根本不用使劲儿。那些线条不是死的,它们自己就在扭在飞,带得整个窟顶都在转似的。
大概的一看,肯定觉得又密集又看不懂是什么东西。
所以,看敦煌的壁画確实需要门槛。
研究员在旁边叻叻些保护的事儿,罗秉文没心情听他说话。他正忙著用眼睛疯狂扫描,把看到的每一笔都存进脑子里。
之前学的《芥子园》套路、吴道子的线描功夫,这会儿全活过来了。
这三十分钟罗秉文都不知道怎么过去的。
就听到这个研究员说道:“时间快到了,罗老师,你这边完了吗?需不需要我再给你多申请一段时间?”
“不用了。”
罗秉文已经收穫不少了。
原来国画写意,是这样写意的啊。
以前观看国画,不管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是静悄悄的,哪怕画的再好,都有一种小桥流水,柔美,静態的感觉。
现在罗秉文总算知道怎么画动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