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而且安静是对於外面那些国家馆和独立画家来说的,他们这边属於独立展馆,画作少,但一幅幅都是精品。
游客就算不去外面看国家展馆,也会到这里面来看独立展馆的。
蓝瑞祥也来了,一进来就开始拍照,录製,他是把这次展会当做纪录片拍的。它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位置在主题馆一个相对安静的转角深处,避免了主干道的直接干扰,
墙壁是新刷的、纯净的白色,地面是打磨过的深色木地板,头顶是可调控的专业轨道射灯。
虽然比不上那些占据主厅中央的巨型国家馆,但作为一个首次参展的年轻艺术家的独立展位,
这条件已经堪称优越。
尤其是那份难得的私密感和完整性。
“看!我说什么来著?”贝克尔得意地搓著手,仿佛这空间是他亲手打造的一般。“组委会够意思吧?曼奇尼会长的担保,加上咱们佛美的招牌,关键时候就是管用!”
他先是和罗秉文团队的小妹妹装了一会儿,忽然回头看到员工毛手毛脚的动作,差点让画箱撞在墙上,连忙大喊,
“动作轻点!这里面装的可是罗的未来!”
一群人进到这个展馆,圣马可画廊专业的布展团队就开始工作。
他们的经验丰富,拿出雷射测距仪、水平仪,低声討论著画作悬掛的高度、间距、灯光的角度和色温。
罗秉文工作室的人完全帮不上什么忙,
但他们作为罗秉文的自媒体团队,在拍摄记录方面也是专业性的,画廊的人看到有镜头在录製,干得都更起劲了。
此刻,佛罗伦斯美术学院。
在学校最大的礼堂里,正在举行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空气里都瀰漫著鲜的香气。
罗秉文穿著一身合体的深色毕业礼服,站在演讲台后。
台下,是黑压压的毕业生、神情骄傲又带著些许感伤的教授们、以及满怀期待的家长们。
说起来,罗秉文並不是第一次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出现在这个位置。
在他的母校,川省大学艺术学院,他也作为优秀毕业生演讲过,但隨后几年的发展一直没跟上他的职业计划。
罗秉文微微调整了一下麦克风,清朗的声音在礼堂里响起,带著东方人特有的平和。
“尊敬的院长先生、巴尔丹齐教授、各位教授,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前来观礼的家人朋友们,
今天能站在这里,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於我而言,是莫大的荣幸—“
既然是第二次做这种演讲,罗秉文也算是熟门熟路。
反正这次毕业演讲还挺顺利的,台下的掌声不比他作为画家在台上说绘画技巧来得少,特別是家长们。
自己家的孩子在佛美学了这么多年,不就都盼著作为画家出人头地吗?
罗秉文微微鞠躬,走下讲台。
毕业典礼的后续流程按部就班,拨穗,合影,拥抱,告別,喧囂渐渐散去。
罗秉文国际班的人也都来了,一个个的找他合影,大家都是去年进的学校,当时罗秉文的作品虽然比他们优秀,但还是正常的范畴。
但就在这几个月,感觉罗秉文的水平越来越高。
罗秉文一年能毕业,他们班级上没有一个人嫉妒,甚至还觉得这样的人要是还不能毕业,还和他们一起在研究生班上学习,这才奇怪呢。
他没有参加同学们组织的狂欢派对,只是和几个相熟的教授、同学简单道別,便离开了美第奇宫。
拿著一些必要的行李,罗秉文住进了一家离机场近的酒店。
明天飞机起飞的时间比较早,佛罗伦斯的出租行业也没有国內这么发达,还是离近一点比较好,明天找酒店送他们过去。
办理入住的时候罗秉文才发现这是万豪集团旗下的酒店。
拿出卡,顺利的免费入住豪华套房。
万豪旗下全是中高端酒店,这家酒店虽然不出名,但特点也很好,首先是楼层高,有些窗户能看到很大一片佛罗伦斯的景色。
有些窗户能看到机场方向。
时常都会看到不远处有飞机斜向起飞降落,窗户和周围的墙壁隔音也做得很好,罗秉文看飞机起落几次了,一点声音都没听到,
他洗了个热水澡,擦著头髮出来。
电视之前被他打开了,播放著一些本地的文化资讯,罗秉文也不是为了看电视,只是为了听著点声音。
坐在沙发上,刚拿起手机,罗秉文就听到电视里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电视里传来平稳的义大利语旁白:
“..—近期在多家艺术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新生代画家,罗秉文》,因其对俄罗斯当代艺术生態的独特视角引发关注。
影片不仅记录了一位年轻华夏画家在俄罗斯受到的热烈欢迎,也折射出当前俄罗斯美术界正在进行的深刻变革,他们正积极融入国际主流油画体系,寻求摆脱过往单一模式的束缚———“
罗秉文看手机的动作顿住了,抬眼看向电视屏幕。
新闻画面快速切过几个镜头:
圣彼得堡冬宫广场的雪景,列宾美院厚重的教学楼外墙,然后是他本人站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演讲台上的片段。
台下坐满了金髮碧眼、神情专注的学生和教授。
接著,是他和那位留著大鬍子的俄罗斯天然气大亨彼得罗夫在庄园里的合影,两人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广的森林。
这是新闻,不是纪录片本身,主持人还在说:
“这部由义大利国家电视台联合製作的纪录片,深入展现了罗秉文先生如何在俄罗斯艺术界引发广泛共鸣。彼得罗夫先生收藏的代表作《日照金山》,被视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
“俄罗斯评论界认为,罗秉文作品中蕴含的东方哲思与对自然力量的独特表达,恰逢其时地契合了俄罗斯艺术界寻求国际化、去政治化表达的变革思潮罗秉文看看屏幕上自已那张被放大的、在演讲台上略带严肃的脸,
嗯.髮型確实没乱,皮肤状態也还行。
新闻里还提到他在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和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並收到了演讲邀请。
是的,罗秉文几天里面就跑了好几个知名美院。
他扯了扯嘴角,没什么特別的表情。
纪录片播出这事,韦林他们前几天確实打过电话,但他忙著双年展和毕业后的安排,根本没顾上。
播就播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拍纪录片。
新闻画面最后定格在《日照金山》的精扫图片上,那辉煌的藏地神山在屏幕上熠熠生辉。
主持人总结道:
“罗秉文作为首位在三十岁前获得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独立展位的华夏画家,其国际影响力正迅速提升。”
“此次纪录片的热播,无疑为其即將到来的威尼斯亮相增添了更多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