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0章 火车上的红酒
欧月灵把额头抵在车窗上,哈出的白雾泪开一片。
十一月的罗马郊外,铁轨两侧的橄欖林纤尘不染,连叶片背面的银绒毛都能看见。
远处火山丘在湛蓝的天幕下,像被擦净的陶土罐,泛著温润的橙黄。
“文哥,你快看!”
“嗯。”
罗秉文看著手机,信號时有时无,这种网络完全看不了小视频,估计只能看看小说。
不过看小说也很有意思。
看小说没有刷视频那么刺激,有时候一刷就是一个晚上,刷了就忘,第二天回忆自己看了什么,一点都想不起来。
但看小说是一种持续性的爽感,
如果看到一本好书,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即便时隔数年,依旧会在记忆中熠熠生辉,栩栩如生。
欧月灵看罗秉文头都不抬一下,就推了推人,用撒娇的语气说道:“你看看嘛。”
罗秉文这才抬头去看窗外。
火车正掠过罗马东北郊的丘陵地带赭红色屋顶的农舍错落在橄欖林间,百年橄欖树盘曲的枝干上,掛看青中透紫的果实。
有时还会看到大片深绿的葡萄园,藤蔓已褪去叶子,褐色枝极都编了起来,缠绕在葡萄架上。
戴草帽一些带著草帽的人在弯腰修剪,脚边铁皮桶里躺著几串迟摘的黑珍珠葡萄。
十一月,深秋,本应该是萧瑟的。
但在从这火车上往外看,很多地方依旧是绿色,义大利的地中海气候让很多植物依旧常绿。
罗秉文也收起了手机,他坐在外面靠走道,欧月灵坐在里面靠窗,两人的头都以同一个角度,用一种欣赏的表情看著窗外。
这让坐在对面的老夫妻觉得很幸福,呵呵笑了起来。
“真好,你们是哪里的人?”
“嗯?”
罗秉文先反应过来是在和自己说话,他语言天赋还不错,一些义大利简单的短语他已经听得懂了。
而且看语气和表情也知道这对老夫妻在和自己说话。
就回答道:“你好,我们不会义大利语,你们会说英语吗?”
“会的,你的英语说得很好,但你是亚洲人?是亚裔吗?”
“不,我们都是华夏的。”
“哦,来义大利旅游?我们这里可是好地方,夏天也不热,冬天也不是很冷。”
“是的,风景很好。”
窗外的景色刚才他也看到了,其实也不能说多美好,景色怎么样,只能说有一种碧空如洗的感觉。
看绿意盎然的地面,纤尘不染,看天色,碧空如洗。
有一种油画般的质感。
怪不得欧洲这块地方在以前会出现那么多的油画家,说起来那些人也都是写实派啊。
就像华夏的国画,这段时间不也有视频表示国画也是写实派吗?
老太太面容更和蔼些,也更喜欢和年轻人说话,她指著窗外那些葡萄园说道:
“这外面这片都是开酒庄的,很多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酒庄!”
欧月灵听懂了这个词,问罗秉文:“文哥,奶奶刚才说的是酒庄吗?生產红酒的地方?”
“嗯,对的。”
“你们对酒庄好奇吗?”老奶奶问道。
罗秉文点了下头,回答道:“她比较喜欢喝红酒,如果有条件的话每天晚上都用红酒煮水果。”
“很好的习惯,红酒有舒缓心情,驱寒保暖的效果,对女性很好的。”
老爷爷之前一直没说话,这时候忽然开口:“哦,华夏,我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那里的长城和故宫让我印象深刻。”
大家都看他。
老奶奶有点无奈,说了句:“他就是这样的,以前还好,现在反应很慢,有些事情要回忆很久才能想起来。”
担心罗秉文他们会猜测是什么病,她又说:“我们去检查过了,不是病。”
老爷爷这回反应挺快的,也嘆口气,说道:“对,我们都老了,我就说为什么听到华夏会这么熟悉呢,我一直在想。”
罗秉文说道:
“那欢迎你们再去华夏玩,现在华夏发展很快,不是以前的那种样子了,不过故宫和长城是没变化的,只是人多了些。”
华夏人本来就多,现在又都有钱了,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俗语,不知道骗了多少人去八达岭。
“我们太忙了,如果有机会的话会去的,我想再走一段我年轻时候旅行过的路线。”
欧洲的年轻人有一种趁著年轻去旅行的风气很多人高中一毕业,就出国旅行,环球旅行什么的,如今在国內也能看到很多十七八岁,刚高中毕业的外国小年轻。
毕业旅行,这个词语也是从国外传进华夏的。
老爷爷看来年轻的时候也环球旅行过。
他这样一说,老太太不满意了,说道:
“还忙?有什么忙的,庄园已经卖掉了,等下个月別人来接手,我们就有时间到处旅游了。”
她说完之后,老爷爷就沉默了。
过了大概一分钟才嘆了口气。
罗秉文真是没忍住,问道:“怎么回事?你们在义大利的庄园卖掉了?为什么?”
“老了啊。”老奶奶说。
她轻轻挽起爷爷的手,说道:“他是法国人,年轻的时候旅游到这里,和我恋爱了,
买下了一片荒地。”
“他家里就是开酒庄的,他说这片地很好,我们就慢慢开垦,想製作出最好的红酒,
但再好的酒也很难卖出去,最终也没能把酒庄真正的创办起来。”
创业失败?
那这两个老人创业的时间还挺长的,如果按照20岁恋爱来算,那就是六十年,按照三十岁才相遇,那也有五十年了。
毕竟老人头髮全白,看著就是八十岁左右的样子。
老奶奶还从布包里面拿出来一个小瓶子装的红酒,说道:“请你们尝尝?我们带了杯子。”
罗秉文一下子就有点警惕。
出门在外,他向来对陌生人递来的食物和饮品万分戒备,即便对方是眼前这样一位和蔼的老人。
水、口香、零食但凡来路不明,一概婉拒。
甚至这还是酒。
自酿酒!
在凉山的时候,农户的自酿酒让他头痛了一天。
老奶奶似乎看清了他的防备,轻轻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小伙子,別担心,我就是想让多一点的人尝尝我们的手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