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03章 艺术源於生活
上午开幕式出现在会议室里的爭议,让罗秉文的油画从一开始,就被立在了风口浪尖上。
开幕式一结束,整个中华艺术宫立刻向外开放。
那些参加过开幕式的记者,以及一些对罗秉文感到好奇的画家们,纷纷朝著艺术宫c
区涌去。
至於游客,他们才刚进来,正准备一幅一幅的慢慢游览。
这场画展的参与画家,都是华夏年轻一代的高手们,每一幅都是他们的拿手作品。
所以第一天的票都很难买到。
观眾的审美素养都很高。
进入展馆的第一幅画就让他们停住了脚步慢慢欣赏,估计等他们逛到c区,都已经是下午了。
也有人一开始就直奔c区的。
被放在c区的作品从分类上来说,属於新锐作品或者实验题材,只有少数像12號《江南水乡》这样的传统题材。
有喜欢这一类的观眾拿到手册以后率先就往c区走,然后他们就发现了这边的展馆一角已经站满了人。
最前面还有很多媒体。
记者们的打扮很显眼,他们拿著话筒,还有人看著相机,身上还穿有印著媒体单位的马甲。
一位戴著黑框眼镜的年轻观眾起脚尖,试图从人群缝隙中一探究竟,嘴里嘟囊著:
“到底是什么画,能吸引这么多媒体。”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美术展里有这么多人,还有记者?”
“这种阵仗,里面的画一定很不简单!”
记者的群体中,有一个叫钟敏的资深记者,长期浸淫在艺术报导领域,一直以来都对业內权威人士的观点格外重视。
川美一直都是国內的八大美院之一,陈宝瑞教授的作品也是有目共睹,確实十分优秀,是少数能在国外贩卖的画家。
虽然只是东南亚,但画家能出海就很厉害。
川美教授针对罗秉文的言论,每一句话其实都在钟敏心里有著很深重的份量,让她深信不疑。
说实话,她以前真没接触过罗秉文的任何作品,在她的认知里面,新人往往都会有一定的適应期。
罗秉文显然就是一个新人。
以前从来没听到过这个人,今年忽然冒了出来,那即使他很会创作,但技术又能好到哪里去?
而川美的教授既然能在业內深耕多年,那其见解必定有著深厚的专业根基与独到之处,对別人的质疑肯定也是基於专业眼光的审视。
但她隨著大流一过来看到这幅画。
那一瞬间。
犹如有一道强烈的闪电,瞬间击穿了她心中那层由所谓权威构建起来的认知壁垒。
这是新人的画?
她不自觉的凑近了去看,但很快就被保安拦住了,只能是离著画作一米多远的距离,
伸长了自己的脖子,像一头渴望树叶的长颈鹿。
画作之中,奔马的身姿矫健有力,肌肉线条在浓烈色彩的勾勒下,仿佛蕴含著无穷无尽的力量,即將喷薄而出。
远处火焰的光影映照,整个画作大部分偏暖色调,画家很会处理光线,整个画面的光线都是变化的,流动的。
就是这样的作品,才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错觉,
作为主角的奔马似乎刚晃落了自己的小主人,但另外几个小孩爭先恐后的上去,其中一个小男孩被自己的父亲托著屁股上了马背。
所有人脸上都没有害怕,唯有节日的兴奋和开心。
就连这些几岁的小孩子,眼神里也是无畏与果敢,那股勇往直前的气势,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
钟敏心中对那位川美教授的信任,如春日里的积雪,在这幅震撼人心的画作前,迅速消融崩塌。
他为什么要击这幅优秀的画作?
钟敏开始重新回想这个问题。
之前她可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觉得以陈教授的地位来说,不会出现恶意去贬低另外一个画家的事情。
甚至这个画家好像还是个川省人。
这时候,周围的记者也都看完这幅画,开始惊嘆,讚嘆起来。
“这画简直绝了!之前听那些质疑的声音,还以为罗秉文也就那样,没想啊,真的。
这色彩运用,奔放又大胆,完美地把凉山赛马的热烈氛围烘托出来了,完全能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而且这画里传递的情感太有感染力了,孩子们的无畏、人们在节日里的兴奋,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位老记者推了推眼镜,眼神中满是欣赏,“真没想到,一个新人能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表达,这绝对是本次画展的一大惊喜。”
钟敏站在同行之中,只觉得这时候去吹嘘罗秉文已经没有意义了,看现场记者们的意思,估计都很喜欢眼前的这一幅画。
但她有另外的挖掘思路。
人人都报导的东西不是新闻,那些藏在新闻里面的故事才是真正值得报导出去的事情。
隨著越来越多的观眾被吸引过来,现场的气氛愈发热烈。
画展是有头部效应的。
当初罗秉文的作品在林泽海的私人画展里面一枝独秀,一眼扫过去就能知道罗秉文的画是其中最好的一幅。
所以当时去看过那次画展的人都对罗秉文的画印象深刻。
而在这个更为庞大的画展里面,即使是罗秉文的这幅凉山赛马,也没有和其他优秀作品拉开太大的差距。
但谁能知道一场爭议,把开展后所有人第一时间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幅画上呢?
此时,罗秉文在林泽海、欧月灵和蓝瑞祥的陪同下,正朝著自己的展位走来。
这种油画展和林泽海那种私人画展不一样,这种大型画展首先会评出一二三等奖,还有其他优秀奖。
然后,还有各大画廊的负责人会来找璞玉,或者直接签画。
其次,万一那个有钱人看上了他们的画呢?
所以如果经常参加画展,就会知道高等级的画展一般都会有画家在旁边解说自己的作品的。
因为有时候画家不解说,观眾真的会看不懂。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画家来了!”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罗秉文身上。
罗秉文感受到眾人灼热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稳步向前。
他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来之前又从別人那里知道了很多现场的情况,都是有准备的。
还没等他站稳转头,就有一个记者迫不及待的问道:
“罗老师,之前有声音质疑您的身份,认为您作为一个网红,在艺术创作上缺乏足够的专业性,您对此怎么看?”
罗秉文闻言,脸上並未露出丝毫色,而是从容地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