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他可最討厌给画家安上什么网络的名头。
哪个画家不是一步一步,在各种画展,各种比赛里面拼搏出来的,就忽然在网上小火了一点,就能称为画家?
在他眼中,网络不过是个滋生浮躁与虚假的温床,那些借网络走红的画家,都是投机取巧的人。
陈宝瑞对这种走捷径的人很不感冒。
所以当时就在现场对这个所谓的网络画家品头论足了一番,当时他很多学生都在场,事后他还说这种人只能在网络上有点名气,发展不到线下。
而如今,罗秉文的名字在蓉城附近美术圈火了起来。
这让他心里別提多不痛快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被自己瞧不上的“网络画家”,竟然真的做出了成绩,还挺受人认可的。
“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几幅画能说明什么呢?”
几十岁的人了,也不想去接触什么新的东西,他甚至连罗秉文的画作都不想去看,不管是上课还是见朋友,他逢人就说:
“现在的网络把艺术的水搅得太浑,隨便一个人,发几个作画视频,写点什么高深一点的文案,就能成画家?”
“真正的艺术,还是在画室里无数个日夜的磨礪,哪里是他们这样轻易就能触碰的。”
甚至在微博上说:
“我没仔细研究过罗秉文,但光听说是靠网络火起来的,我就知道怎么回事。艺术的发展,靠的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正统艺术道路上的传承与创新,可不是靠网络上那些里胡哨的营销手段。”
作为西南油画圈里的泰山北斗,他对於一个新人的评论也很重要,罗秉文的视频评论里面瞬间出现了骂战。
一旦有人说罗秉文的作品好,就有人用陈宝瑞教授发在微博上的言论反驳。
这反而让林泽海的画展知名度更大了。
他租用了a空间两周的时间,第二周来的人比第一周还要多,更多的人,不管是美术圈里面的,还是圈外的,都特地来看罗秉文的这三幅画。
而且在第二周的第三天,林泽海就给在家里创作的罗秉文打来电话。
“你的那副破晓卖出去了!”
“多少?谁买的?”
“20万,一个蓉城的大老板,你要来看看吗?他好像认识你。”
“认识我?”
罗秉文看了看自己正在创作的画,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画居然可以二十万卖出去,那人一点价都不还?
那这市场价是不是有点乱了。
是该去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冤大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