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喜闻乐见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没有郑家做背书,他们在北方会寸步难行,再无自己的容身之地。
至於说脱离郑卫东,和其他人合作,这个念头想都不要想。
就像古代军师辅佐君主,还没听说过哪个军师改换朝廷能得善终的。
关键是他们合作的很好,利益三方都很均衡很满意,而且自己也离不开海上运输这条渠道。
有方堃牵桥搭线,寧峰才能拿到货,这斯也是果断,张口就是两百条试试水。
都说苏州寧波那一片的人胆子大会做生意,头脑精明,方堃算是切实体会到了。
报了苏州老家地址,定好一个大概的交易日期,酒局结束,回家禿嚕一嘴给一家子嚇得不轻。
让方堃惊讶的是鲍仙芝,只是埋怨这么大的事不跟自己商量就定主意,却不反对做生意。
这钱,合该这两口子赚!
一连四天,前脚刚送走几人,后脚沪上一个电话就打了过来。
娄靖川在电话里语气急促,颇有一股小怨妇的味道。
“方堃,你发表新小说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提前知会一声!”
娄靖川现在不光是收穫的编辑,更是方堃和杂誌社的中间联繫人,现在作品都发表十几天了他们才知道,这算什么。
说好的爱呢?说好的不离不弃呢?
最为关键的是,方堃要是把小说投给燕京文艺或者当代还可以接受,投给一份报纸算怎么回事!
听著电话里罗里吧嗦的碎叻,最后更是要出差过来一趟。
方堃无语道:“我这篇小说前后需要一百五十万字,投杂誌你让杂誌怎么排版怎么更新。”
“我现在就去京城,咱们当面聊!”
娄靖川知道这个意思,可他关心的不是这篇小说投哪儿,而是方堃连个招呼都不打的態度问题。
现在谁不知道方堃和《收穫》的关係,犹如铁桿弟兄。
现在好了,关係不稳当了,兄弟之间有裂痕了,他必须得过来当面修復!
掛断电话,方堃摇了摇头,吐槽了句深井冰。
天气愈发的凉,在校期间,冀省来了两拨人,不是特意找方堃的,而是南下有事儿,专门过来一道见见他。
方堃也是吃喝住行照顾齐全,最后见几人寒酸不易,连南下的盘缠都额外补给了些。
方堃不知道的是,他在形意门里的名声,除了功力了得,就是有钱,为人好客。
主要还是当初唐剑师兄弟四人回去宣传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夸的天乱坠,就差让自家老子禪让掌门之位了。
娄靖川急匆匆赶过来,站在北大门口,连门卫瞅他都有点眼熟了。
“同志我是.”
“我知道你,那个什么杂誌的编辑,又是来找方堃的?”
做登记,娄靖川顺利进入校园,方堃下课看见他的时候,嚇了一跳。
“你这什么表情,要还这死样子,哪儿来回哪儿去!”
“別啊,我可是千里迢迢过来的,就这么回去,萧编不撕了我。”
“撕就撕唄,跟我有什么关係。”
娄靖川欲哭无泪,两盘饺子才算填补了一下受伤的心灵。
“你这小说写的真心不错,没有像歷史书那样的冗长乏味,相反只是一个名字,就让人有一种想要读下去的欲望,明朝那些事儿,亏你想的出来。”
“不投稿收穫,就是因为这是突发奇想,一次大胆的尝试,是骤子是马我自己都吃不准,再一个篇幅也长,京城晚报每日连载每日追读挺合適的。”
娄靖川嘴里塞著饺子,含糊不清道:“我这次来的任务很简单,萧编交代了,必须得约稿成功,再一个京城日报每一期送五份去沪上,在那边我们可买不到京城的报纸。”
方堃跟收穫的关係的確挺深,哪怕现在自己已经可以隨意挑选下家,也不想生出什么间隙。
“今年是不行了,这样吧,我承诺下一篇小说一定给你。”
“这还差不多,还有啊,报纸五份太少,抢著看我资歷小半天轮不到,反正你也不差这几毛钱,乾脆邮十份。”
“滚续子!”
打发掉这廝,报纸一天一期,方堃也不可能每天都去邮一份,乾脆一周一邮。
而对於《明朝那些事儿》的连载,隨著更新,字数越多社会上討论的话题就越大。
读者粉丝討论的是內容故事,有趣谈谐,知识分子和评论员同行则是学习欣赏方堃的这种敘事手法。
歷史文讲究严谨,有老学究对於方堃这种『轻浮”的书写手法很不赞同,认为不光笔下的文章的轻浮,方堃整个人也是轻浮的,还教训后辈有才华是好的,可更应该脚踏实地。
也有支持的评论员和读者自发替方堃反击,读者反击多是强调我们喜欢看就行了,管他严谨不严谨。
而专业的评论员则是拿出史料,有理有据的论证《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內容並不是凭空捏造,完全是有料可查的。
京城日报的销量自打进入十月,没有降低,增涨速度也没有减缓,五分钱一份的报纸,大家普遍还是消费得起的。
现在不光是中老年人,在校的大学生,高中生乃至初中生都是跟风追读。
一篇《什么是好文章,人民群眾喜闻乐见的就是好文章》,把方堃和他的小说推向了舆论高潮。
报纸彻底爆了,爆到方堃都没有想像到会这么火。
王继刚约饭局,直言日销量直逼六十万大关,这份成绩之大简直难以想像。
而作为那篇评论文的幕后作者,寧姚却看的好评压过恶评,心情舒畅。
“有些话咱私底下悄闷闷说就行了,怎么还发出去。”方堃无奈。
“人民群眾喜闻乐见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觉著你说的挺对的,当然要给那些傢伙看看。”
寧姚见不得有人毁贬低,甚至是辱骂自家男人,而方堃则释然的多,一天三十二块钱的稿费,挣这笔钱,让人骂骂怎么了。
如果翻倍,他不介意旁人多骂两句。
方堃在意的是这个舆论热度,好在今年的作协会议,他的报告已经有思路了,这个题目就很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