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从唐坚借刀至高地士气高昂,看起来做了不少事儿,其实费的时间总共不过10分钟。
因为唐坚知道,隨著天色大明,高地即將迎来日军疯狂衝击。
在二道梁高地前,如果算上前两天的损失,日军已经损失近300人,换成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放弃报復对己方造成重大损失的敌方阵地的。
兵力损失多寡,在这种关乎全军士气的大局之前,已经不重要。
一如当年的日俄战爭,日军的『军神』乃木希典命令卫兵抬棺不计伤亡的对俄军阵地衝锋,最终造成6万日军伤亡;
又或是爆发於20世纪80年代中国边境线上的『140高地』爭夺战,为了一个小小的步兵连级別的高地,交趾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天之內发起步兵连级衝锋15次,营级衝锋3次,最终付出5000人伤亡,一个精锐步兵师被彻底打残。
这些典型战例,都意味著那片阵地已经不是什么战术层面需要了,而是,代表著胜利与失败的战略级意义。
从返回二道梁高地的那一刻,唐坚就很深切的知道这一点,他同样也明白,电话那头的陆军少校亦很清楚。
要想在日军即將而来不计伤亡的进攻下守住高地,光是激励士气还不够,唐坚和他的战友们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二道樑上的工事构筑的已经足够出色,围绕著小小的山头,左中右各有一条长度大约40米的『之』字形战壕,且战壕深度皆超过1.8米,有些地方甚至用厚木板做了支撑,可以为士兵提供不错的防护。
在三道战壕里,还分別挖了6个防炮洞,有的大一些,可以躲7到8个人,有的小一些,塞进3人已经很勉强了。
这些防炮洞对於一个步兵排来说有些不够用,但对於整个高地上只有16人的中国军人们来说,却是足够了。
只是,防炮洞內部用的是木头和木板支撑,上方的土层也只有1米厚,能防住75毫米山炮已经是其最大防御能力了,要是来上一发105毫米榴弹炮並精准命中洞顶,那防炮洞不仅防不了炮,还能就地变坟堆。
距离天色大亮还有一个小时,这也是唐坚首先要改造的工事之一,至少要能防住105口径榴弹炮的轰击。
只是唐坚对工事虽颇有研究,但现在第一没足够时间,二来也没有足够材料,巧妇也难无米之炊不是?
“长官,我觉得大规模改造防炮洞恐怕来不及,只能往洞顶端多堆点儿沙包,能不能行就看老天爷的了。”
大宾挠著头皮走起了撞大运流派。
“长官,您看在防炮洞上方铺上一块钢板,然后沿著钢板堆沙包,利用沙包来消耗炮弹爆炸能量,以减少对防炮洞顶端土层的能量衝击,能不能行?”
年轻士兵突然插口建议道。
“咦?”
当听到『能量』和『能量衝击』这些原本在唐坚世界观里、却绝不应该出现在一帮大字不识一个糙汉子们口中的新型词语时,唐坚也不由大感诧异。
一问才知道,臥虎藏龙这词儿绝对不是老祖宗们一拍脑门捏出来的。
原来,脸盘白净犹如书生一般地年轻士兵许佳文、还真就是个书生。
这位在一年之前还是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原本怀抱著读书才能救中国的理想发奋学习,直到母亲和弟弟死於日军轰炸的噩耗传到还在画图纸的青年眼前,彻底粉碎了青年曾经的坚持。
收到母亲和弟弟死讯的第2天,嚮导师辞別的青年就背著简易行囊去往设在昆市的74军招兵处,经过3个月新兵训练被补充到了57师。
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这个新兵曾经是在中国最顶级学府求学的天之骄子。
就他这种学生,別说在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这个时代,哪怕就是在文凭没那么值钱的未来,也极大概率的能拥有足够璀璨的人生。
可许佳文,依旧放弃了自己未来必然的璀璨,选择扛起了钢枪。
他的选择,別说张大嘴巴不可置信的画大饼,就连唐坚都生起了由衷的敬佩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