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何事惊慌?慢慢说!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姜淮早已料到会如此。他面色平静,手指轻轻敲著桌面:“府库能挤出多少,便先拨付多少。不足之数,本府来想办法。”
他的办法,是“开源”与“节流”並行。
他亲自审核预算,將每一项物料、人工的价格与工部核定標准以及市场价进行严格比对,砍掉了所有虚高和含糊的支出。
尤其是针对海塘石料、木料的採购,他直接指定了几个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官窑和林场。
绕过了可能从中渔利的中间商,惹得不少与此有牵连的胥吏暗中叫苦不迭。
他並未一味等待朝廷拨款。一方面,他行文浙江布政使司,详陈江寧水利之危急与工程之必要,请求紧急调拨部分款项;
另一方面,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劝諭”本地士绅富商“捐资襄助”。
这“劝諭”並非强征,却也绝非简单的自愿。姜淮亲自设宴,邀请了江寧城內最有名的几家海商巨贾和士绅领袖。
宴席上,他並不谈风月,而是直接命人掛起那幅標註了险工险段的江寧水利图。
他指著图纸,语气沉痛而恳切:“……诸位皆是江寧望族,產业根基皆在於此。若海塘崩决,洪水倒灌,城外良田、城內商铺,顷刻间皆成泽国;
若內河淤塞,排水不畅,每逢大雨便积水成涝,诸位府邸產业亦难保全。
此次修缮,非为官府政绩,实乃保我等身家性命之根本!”
他目光扫过眾人:“朝廷拨款有限,府库艰难。姜某不才,愿以身作则,捐出本年俸禄,以为倡导。
恳请诸位乡贤,看在桑梓父老份上,慷慨解囊,共筑安澜!
凡捐资者,府衙將勒石记名,以彰其德!
工程所用之水泥,亦可优先採购诸位名下窑厂所出之货。”
一番话,软硬兼施,既点明了利害关係,不修大家一起完蛋,又给出了利益诱惑,优先採购、留名青史,更以身作则。
这些商人士绅精於算计,深知其中利弊,更慑於这位“姜青天”刚刚在码头展现出的强硬手腕,最终纷纷认捐,数额竟颇为可观。
资金问题初步解决,人力与物资的调配又是大难题。
以工代賑的告示贴出,应者云集。
流民和贫苦百姓为了一口饭吃,踊跃报名。但如何將这群散漫的饥民组织成高效的施工队伍?
姜淮再次展现出其组织才能。他仿效河工旧制,將民工按军队编制,什伍编组,设组长、队长,层层负责。
每日定量给粮,按完成土石方量给予额外奖励。
同时,他將带来的几名精通工部技术的亲隨和老管家,分派到各关键工段担任“技术总监”,监督质量,指导水泥使用之法。
水泥的供应成了重中之重。本地窑厂规模有限,姜淮立刻行文给昔日工部同僚和周老主事,通过官方渠道,紧急从周边州府乃至京郊窑厂调运水泥。
运输车队日夜不停,通往江寧的官道上,一时间车轮滚滚,都是运送这种“灰色粉末”的车辆,成为一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