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我抄起火钳,从炉子里稳稳噹噹夹出一疙瘩烧得正红的炭块,端著就出了门,先给一个屋的炕洞里放进去,又从炭袋子里捡几块炭添上,另一个屋的炕也照方抓药。
做完这一步,再从炭渣袋子里挖上一铁盆碎炭末子,兑上水,拌成稀稠正好的炭泥。
等两个屋的炕洞都完全烧起来,这才用个小铁铲,把炭泥小心盖在那堆红火炭上,最后搬砖头把炕门堵上,就算是齐活了。
爸妈估计快回来了,我又赶紧拌了一盆炭泥,端著就去了可漪姐家,这回没忘了带火钳和小铁铲。
可漪姐见我端著一盆黑乎乎的东西,好奇地探过头问:“这是啥呀?”
“烧炕用的。”我应了一声,麻溜开始往炕里送炭,可漪姐蹲下身,眨巴著眼睛好奇地看。
“可漪姐,你是哪儿的人啊?”我说著话手里活儿没停,心里估摸著她肯定是大城市来的,普通话这么標准,炉子也不会烧。
“重庆的,你知道重庆吗?”可漪姐反问我。
“知道,直辖市嘛!”我一副瞭然的样子,“那你咋来我们这儿了。”
“嗯……跟我对象来的。”可漪姐脸上笑淡了一点,手指头无意识卷著衣角看了眼窗外。
我注意到她话里语气不对,便转了话头:“你们那边不烧炉子和炕吗?”
“没有呀。”她摇摇头,发梢跟著轻轻一盪,“我家用空调,来这儿之前都没见过这些。”
“哦……空调……”我咂咂嘴,想像著那东西怎么取暖。
手上也没停,麻利地把炭泥盖上去,刚把炕门堵上,院子里就传来了熟悉的摩托车突突声,看来我也得撤了。
临出门,我回头嘱咐:“晚上睡觉前,你记著把炉子里炭添满,再把里头那个小圆盖盖严实,用灰封好边,这个铲子我先给你放……”
话说了一半,我猛地想起二爷的事,心里一咯噔,怕她封不好炉子……
我又赶紧改口:“算了算了!你就记著睡觉前把炭添满,让它自己烧完就行了,炉子我明儿再过来帮你点。”
可漪姐点头应下:“你要是学习上有不会,可以来问我。”
“你是……大学生啊?”我有点懵,大学生在我们这儿可是个稀罕的。
“大学都毕业啦。”她笑道。
“哦……行,那我先回了,”我说完便出了门。
回了家我爸问我:“今儿给炕添咧多少炭?”
我嗦著麵条隨口说道:“我那边多添咧些,昨儿后半夜炕冷咧,把我冻滴。”
……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可漪姐也慢慢熟悉起来,她和我讲了许多我从不知道的事,描绘那个我从未踏足过的、广阔的外面世界。
后来我也知道了她来这儿的前因后果:在大学里找了个我们这儿的回民对象,家里死活不同意,她一赌气,就跟著男朋友来到了这儿。
可是男朋友家里也很反对,可漪姐只好在这儿先安顿下来,找了份会计的活儿,一边上班,一边还学习回民的经文。
她对象工作忙,偶尔也过来坐坐,是个瘦高个小伙儿,穿著打扮都挺朴素,每回来都给她买好多东西,我自然也跟著沾光。
我一碰到不会的题,总是去找她,那场景我还记得真切:我坐个小凳子趴在炕沿边写作业,她穿著牛仔裤坐在炕沿上,手里拿个小册子,磕磕绊绊地小声背诵经文。
轮到我卡壳,就会小心翼翼地用笔戳戳她的腿,她眼神立刻就会从经文上移开,温温柔柔地移到我这儿,俯下身子凑过来指点,那垂下的发梢会不经意扫过我写字的手背,痒酥酥的。
有时候则是另一种光景,我在自己屋安静地写作业,那木门就“吱呀”一声,顶开一条缝,可漪姐笑嘻嘻地把脑袋探进来,双手背在身后藏的严严实实,故作神秘地问我:“快猜,我给你带啥好吃的了?”
其实哪用猜呀,那混著孜然辣子的烧烤香气,门一开就钻我鼻子里了。
“烧烤!”我急不可耐地喊出来。
她这才绷不住,嘿嘿一笑,把背后藏的塑胶袋亮出来,那一把油光红亮的串串总能勾起我的馋虫。
我俩肩並肩挤在我的小书桌旁,吃著香辣的烧烤,她一边小口吹著热气,一边问我,今天在学校都有啥事,数学讲到哪儿了?英语讲到哪儿了?单词背了多少……
一来二去我爸妈也和她熟悉了,有个大学生给我辅导自然乐见其成,隔三差五还叫她来我家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