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秋深意浓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2004年的深秋,沪市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梧桐叶片片金黄,风一吹过,便簌簌落下,铺满街巷。空气中瀰漫著炒栗子和烤红薯的香气,混合著城市加速建设的尘土味,构成一种独属於这个快速发展年代的复杂气息。
曙光教育集团在经歷了一系列內部整顿与外部拓展后,如同这季节一般,既有著丰收的沉稳,也暗含著冬日前最后的蓄力。
曙光教育集团总部会议室內,气氛却与窗外的诗意秋光截然不同,凝重而专注。窗外浦东北校区二期工程的工地,刚刚平整的土地,远处是已投入使用的一期新校区教学楼里传来的朗朗书声。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赵楼生、林静、张天胜、李先生,以及沪上城投集团派驻启东地產的董事代表副总裁林建设,正围坐一堂,进行著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前的最后一轮细节磋商。
林建设年约五十,身材微胖,笑容可掬,但镜片后的双眼却锐利精明,言谈间带著国企高管特有的谨慎与圆滑。他指尖轻轻点著厚厚的协议草案,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
“赵董,李总,各位同仁,合作的大方向我们完全赞同,曙光的教育情怀和社会担当,我们城投上下都非常钦佩。只是这具体的条款……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再推敲推敲。”
他翻到资金监管部分:“比如这个『教育反哺资金池』的设立和动用流程,我们理解並支持利润反哺教育的初衷,但作为国资代表,我们必须確保资金的绝对安全和合规使用。每一笔大额支出,是否需要增设我们城投方的一名联签人?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必要的风险管控流程。”
张天胜眉头微蹙,刚要开口,赵楼生用眼神制止了他。赵楼生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而坚定:
“林总,您的顾虑我完全理解。国资安全重於泰山。但我们这个『反哺资金池』的核心,在於其灵活性和及时性。它要用於奖励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支持特色课程研发,这些往往需要快速决策。如果增设复杂的联签审批,可能会影响效率,甚至错过最佳时机。”
他顿了顿,拿出一份准备好的补充说明:“您看这样是否可行?我们共同设立一个共管帐户,资金动用实行『预算备案、事后审计』制。每年初,由曙光董事会(届时城投方有董事席位)审议通过年度反哺资金使用预算方案,报城投备案。预算范围內的具体支出,由曙光管理层按內部財务制度执行,城投享有知情权和隨时调阅审计的权利。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用途符合协议宗旨,又保留了办学所需的灵活性。所有帐目,绝对公开透明,欢迎城投隨时监督。”
林建设沉吟著,与身旁的法务和財务顾问低声交换意见。半晌,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预算备案、事后审计』……这个思路可以探討。赵董考虑得很周全,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合作诚意。”
一个关键障碍似乎有了鬆动的跡象。但接下来的议题更加敏感——未来社区配套商业的收益分配。
“关於商业部分的收益,”林建设扶了扶眼镜,“按照协议,这部分主要由我们城投主导开发运营,包括后续的土地获取住宅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配套设施等。收益大头归城投方,用於平衡开发建设成本和获取合理回报。但曙光方以品牌和教育资源入股,享有一定比例的分成。这个分成比例,以及未来社区內引入其他商业业態的审核权,我们认为还需要明確……”
这才是真正的利益核心。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李先生下意识地握紧了茶杯,张天胜屏住了呼吸。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步的进退,直接关係到曙光未来发展的资源资金保障和品牌纯洁性。
赵楼生没有立即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扫过墙上悬掛的浦东新区规划图,那片等待开发的大片土地,仿佛与远处老校区孩子们奔跑的身影重叠在一起。他想起父亲日记里那句潦草的话:“教育者,当有菩萨心肠,亦需雷霆手段。”
放下茶杯,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林总,曙光的核心价值,在於其教育的纯粹性和品牌的公信力。未来『曙光社区』的商业氛围,必须与我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绝不能变成鱼龙混杂、唯利是图的商业街。因此,社区內所有教育及相关业態的引入,曙光必须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是底线,关乎品牌生命线,没有商量余地。”
他话锋一转,语气稍缓:“至於商业收益分成比例,我们可以基於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来確定,確保城投的合理回报。但我希望,我们能共同著眼於更长远的未来。一个成功的高品质教育社区带来的整体资產增值、社会声誉和长期消费潜力,其价值远超过单纯的商业租金收益。曙光做好了,整个板块的价值都会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双贏,甚至是多贏。”
赵楼生没有纠缠於具体数字的討价还价,而是將议题提升到了战略共贏的层面。这番既有底线坚守又有格局高度的话,让林建设陷入了沉思。他再次与助手低声商议。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每一个条款都经过反覆拉锯。
窗外天色渐暗,华灯初上。当最后一份附件得到双方原则性认可时,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而释然的笑容。
“赵董,和李总合作,痛快!”林建设主动伸出手,这次的笑容真诚了许多,“你们是真正做事业的人。细节让下面的人再去打磨,爭取下周把这个『婚』给结了!”
送走城投一行人,办公室里只剩下赵楼生和李先生。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和新的压力。
---
同一片秋色下,曙光校区的教师办公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林静批改完最后一摞作文本,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抬头看向窗外。天色已暗,教学楼灯火通明,晚自习的学生们伏案疾书,沙沙的写字声如同秋蚕食叶。她起身给自己倒了杯热水,目光不经意落在桌角的一张照片上——那是三年前,她和女儿小雅在校园桂树下拍的,小雅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如今小雅已经上小学二年级,活泼可爱,心臟手术治疗效果极佳。却也越来越敏感於“没有爸爸”这件事。
前几天,小雅放学回来,红著眼睛问:“妈妈,为什么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来接,我只有外婆?”林静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只能紧紧抱住女儿,轻声说:“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但他很爱小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