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硕果与暗礁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他又看向林静:“家校联繫不能断。尤其是毕业生的去向,要做好跟踪记录,这些都是我们最宝贵的口碑和案例。另外,新学期的招生宣传要启动,突出我们的成绩和特色。”
最后,他看向张天胜,语气凝重了些:“胜哥,资金的事,仍然是头等大事,你帮我约一下李先生。一方面,要继续和李先生保持密切沟通,落实后续款项;另一方面,我们要开源节流。所有非必要开支一律暂停,暑期运营成本要压缩到最低。”
赵楼生约了李先生,在一家安静的茶馆见面。他需要与这位最重要的投资人进行一次深谈。
李先生如期而至,他穿著合体的亚麻衬衫,气质儒雅沉稳,眼神锐利却又不失温和。他细细品著明前龙井,听赵楼生详细匯报了学期的辉煌成果以及当前面临的资金困境。
“楼生,”李先生放下茶盏,语气平和却直指核心,“成绩斐然,可喜可贺。这证明我当初的投资眼光没有错,你们做的,是真正有价值、有未来的事业。”
他话锋一转,“但是,商业是商业。曙光目前的状態,作为一项纯粹的投资,短期內甚至中长期內,都很难看到財务上的回报。这一点,你我都清楚。”
赵楼生点头,坦然承认:“是的,李先生。曙光从创立之初,定位就是非营利性机构。我父亲的心愿,我的坚持,都不是为了赚钱。所有的收入,都会用於改善教学、提升师资、资助学生。我们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是教育公平。这一点,永远不会变,也符合未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教育的方向。”
“我明白。”李先生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欣赏,“我早年在美国留学,后来在华尔街和国內金融市场都做过,见过太多追逐短期暴利的故事。钱,我赚过不少。但到了我这个年纪,总想做一些能留下痕跡、更有意义的事情。投资曙光,最初是看好你这个人,看好你的眼光和魄力。”他轻轻点了一下,似乎意有所指,却又点到为止。
“后来,我是真正认同了你们的理念。教育,尤其是普惠教育,是国之根基,也是最大的善政。它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长期回报,是无法用简单財务报表衡量的。”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但是,楼生,纯粹的公益难以持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保持教育初心,又能让投资实现良性循环的模式。”
赵楼生心神一凛,知道关键点来了:“李先生您的意思是?”
“新校区的建设不能停,但光靠我持续输血和你们自身的积累,太慢,风险也太大。”李先生手指轻叩桌面,“我注意到,曙光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的家庭,以及学校周边,存在著大量真实且迫切的居住需求。他们需要的是稳定、安全、实惠的住所,而不是豪宅。”
他看著赵楼生,目光深邃:“你有没有考虑过,以曙光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品牌价值为核心,吸引志同道合者,共同开发建设配套的、微利的教师公寓和惠民学生公寓?甚至未来,可以在新校区周边,规划建设一个以教育为特色的、配套完善的惠民社区?”
“这……”赵楼生脑中飞速思考。他立刻意识到,这与他之前要做的教育地產不谋而合,这並非简单的房地產开发,而一个更宏大的、教育与社区发展联动的生態模式。
“您的想法很有启发性。以教育带动社区,以社区反哺教育,形成良性循环。但是,这必须严格区分。学校本身必须坚持非营利性质,乾乾净净办学。而配套的公寓或社区开发,可以成立独立的项目公司来运营,其產生的微利,主要用於反哺学校建设和降低学生家庭成本,绝不允许资本过度介入甚至干扰教学!”
“英雄所见略同。”李先生笑了,“学校是核心,是品牌,是初心,必须纯粹。配套开发是手段,是支撑,是让初心能持续发光的燃料。我们可以签订最严格的法律协议,確保资金流向清晰,確保教育主体的独立性。我可以负责整合资源、推动这个配套项目的落地,而你需要做的,是继续把曙光的教育品牌做大做强,这是所有价值的根基。”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这是一个长远的构想,涉及复杂的规划、土地和政策问题,需要从长计议。眼下,新校区的资金缺口,我会再想办法协调一部分资金,但剩下的,需要你们自己再咬牙顶一顶。等这个学年彻底结束,我们再来详细谋划下一步。”
这次谈话,为赵楼生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他看到了在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破解资金困境的一缕曙光。李先生不仅仅是一个財务投资人,更是一个有情怀、有战略眼光的伙伴。
离开茶馆,赵楼生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方的路依然挑战重重,吴天佑的威胁並未解除,资金压力依然巨大,但这个夏夜,他感到了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清晰的方向。
教育是初心,是灯塔;而商业智慧,或许可以成为护航的舟船。如何驾驭好这两者,將是对他更大的考验。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更加坚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