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砥礪前行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新学年的开始为曙光学校注入了更为蓬勃的生机。
校园里不仅迎来了更多的新生面孔,更瀰漫著一种不同於往日的、沉稳而自信的气场。
此时的曙光,已不再是那艘在风浪中飘摇的小船,而是装备渐趋完善、目標清晰坚定的航船,正驶向更广阔的深海,也必然遭遇更强劲的风浪。
浦东新校区的建设规划在资金到位后全速推进。
赵楼生几乎將一半精力投入於此,与设计师反覆磋商,与张天胜核算成本,与李先生引荐的建筑公司探討施工方案。他的要求极高:校园布局要最大化促进师生互动与跨学科交流;设施要安全、环保、先进,且必须充分考虑未来扩展性;景观设计要融入教育元素,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
每一个细节,他都要求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我们要建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教育的社区,一个成长的乐园。”赵楼生在项目协调会上强调,“所有设计,都要回答一个问题:这是否最有利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未坦途。明辉教育的王老板在正面挖角和舆论抹黑效果不佳后,终於亮出了他的“商业手段”。
他不知通过何种方式,说动了浦东新区某职能部门的一位科长,对曙光新校区建设项目的某项环保评估报告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质询,要求补充大量非必要的证明材料和重复检测,意图很明显——拖延审批进程,打乱曙光的发展节奏,甚至可能使其错过最佳的建设窗口期。
张天胜首先接到了对方的刁难电话,气冲冲地来找赵楼生:“楼生,他们这明显是鸡蛋里挑骨头!同样的標准,旁边那个商业地產项目怎么就轻鬆过了?这摆明了是有人使绊子!”
赵楼生面色沉静地听完,手指轻轻敲著桌面。他预料到对手不会甘心,却也没想到对方能动用体制內的力量进行这种“合法拖延”。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他沉吟片刻,开口道,“胜哥,你立刻做两件事:第一,对方要求的所有材料,只要是合理合规范围內的,我们不惜代价、以最高標准立刻准备,而且要做得比他们要求的更完美、更细致,让他们在程序上挑不出任何毛病。第二,通过李先生的渠道,侧面了解一下这位科长的背景和真实意图,以及他此举是否符合更高层面的政策导向。”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我们要在规则內,用绝对的专业和合规,打败这种小动作。同时,也要知道是谁、为什么在背后推动。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就在赵楼生应对外部商业博弈的同时,学校內部也因快速发展而迎来了“成长的烦恼”。
隨著声誉提升,生源结构开始发生细微变化。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周边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本地市民家庭,也开始被曙光的教育理念和口碑吸引,试图將孩子送来。这原本是好事,但却在无意中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一位新转入的本地学生家长直言不讳:“赵校长,我们很认可曙光的教学,但是不是可以考虑开设一个『培优班』或者『实验班』?我们的孩子基础比较好,和那些……呃……基础弱一点的孩子混在一起,会不会被拖慢进度?资源应该更优化配置嘛。”
这话一出,现场气氛瞬间有些尷尬。几位农民工家长脸色微变,欲言又止。
刘老师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头。林静刚想开口缓和气氛,赵楼生却抬手制止了她。
他面带微笑,语气却异常坚定地回应了这位家长:“非常感谢您对学校的信任和建议。但是,『阳光分班,有教无类』是曙光立校的根基,绝不会改变。我们坚信,教育的目的不是筛选,而是赋能。不同的孩子在一起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基础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加深理解、培养领导力;基础弱的孩子则能获得更多同伴支持,激发动力。我们老师会通过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確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最適合自己的发展。请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也请相信,一个多元、包容、互助的环境,对您孩子的长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请记住 读好书上 101 看书网,101????????????.??????超靠谱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