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露锋芒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拿到套现的五千块钱,赵楼生没有犹豫,立刻投入学校的改善中。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他请来了专业的电工,彻底检修了学校老化的线路,更换了所有昏暗的白炽灯,明亮的日光灯管让每间教室都焕然一新。他又添置了一批二手但完好无损的课桌椅,替换了那些吱呀作响、桌面坑洼的破旧桌椅。
最大的动作是改造了那个漏风漏雨、设施简陋的食堂。新砌了灶台,购买了保温桶,確保了孩子们至少能吃上热乎饭。虽然菜品依旧简单,但卫生条件和就餐环境得到了巨大提升。
这些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用著平整的桌子,中午吃著热乎乎的饭菜,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老师们的工作环境改善了,虽然工资尚未大幅提高,但看到学校实实在在的变化和赵楼生做事的决心,心里的希望又重新燃起。
【基於校园环境显著改善,师生满意度提升,『专注学习』(初级)光环效果增强。影响范围扩大至整个校园。】
系统传来了好消息。赵楼生能感觉到,校园里的学习氛围確实更加浓郁了。
这天下午,赵楼生正在和林静討论几个基础特別薄弱学生的辅导方案,一辆掛著区教育局牌照的桑塔纳轿车停在了校门口。
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位是之前来过的街道陈主任,另一位是位面容严肃、戴著金丝眼镜的中年干部。陈主任介绍道:“楼生,这位是区教育局督导科的孙科长,来我们这边检查工作,顺便来看看曙光学校。”
赵楼生心中一凛,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检查”来了。他面上不动声色,热情地迎上去:“孙科长,欢迎欢迎!我是暂时代理校务的赵楼生。”
孙科长扶了扶眼镜,打量了一下略显破旧但异常整洁的校门,微微点头,语气公事公办:“听说赵建国校长不幸去世,学校现在由你负责?我们主要是来看看办学资质、消防安全和卫生状况。民工子弟学校,情况特殊,但基本的標准不能放鬆。”
他的目光锐利,显然是有备而来。赵楼生从容不迫,侧身引路:“孙科长请,陈主任请。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检查。”
他首先带人去了改造后的食堂。崭新的灶台、洁白的墙壁、分类清晰的储物柜,让孙科长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讶异。他仔细查看了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甚至用手摸了摸灶台角落,一尘不染。
接著是教室。明亮的灯光,整齐的桌椅,虽然书本旧了些,但孩子们精神饱满,听课专注,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工整清晰。孙科长隨机问了一个小男孩一个课本上的问题,孩子虽然紧张,却回答得准確流利。
走到消防设施前,赵楼生主动指著新更换的灭火器和清理通畅的消防通道解释道:“我们刚请街道安监的同志来看过,对原有的灭火器进行了全部更换和加压,也组织了师生进行了简单的消防演练。”
最后是档案室。虽然简陋,但所有办学资质文件、教师资质证明、学生学籍信息(儘管多是临时学籍)都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孙科长仔细地翻阅著,脸上的冰霜逐渐融化。他原本接到一些风声,说这所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混乱、条件极差,恐有关停风险,才特意过来看看。没想到所见所闻,远超预期。虽然硬体依然简陋,但软体管理、卫生安全、师生精神面貌,甚至比一些公办学校都不遑多让。
“不错,”孙科长合上最后一份文件,语气缓和了许多,“虽然条件还是艰苦,但能看出来,你们是在用心办教育,管理也很规范。尤其是对学生流动性和教学衔接的思考,很有针对性。”他注意到了办公室白板上还残留著的各省考纲对比分析图。
赵楼生谦虚道:“孙科长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感谢区和街道领导一直以来的关心,特別是陈主任,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他適时地把功劳分给了陈主任。
陈主任脸上有光,连忙笑道:“都是区里领导有方,我们街道也就是跑跑腿。老赵校长打下了好基础,楼生接手后也很努力。”
孙科长满意地点点头:“嗯,继续保持。有什么困难,可以向街道和区里反映。像你们这样规范办学、有社会责任感的民办学校,我们是支持的。”
送走孙科长和陈主任,赵楼生站在校门口,夕阳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这一次临时检查,他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这为曙光学校贏得了宝贵的喘息和发展空间。
但他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教学质量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资金的来源依然不稳定,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
他转身,看向操场。林静正带著她女儿小雅和几个学生在玩老鹰捉小鸡,银铃般的笑声隨风传来。
赵楼生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
曙光已现,前路可期。他要做的,就是让这光芒,照得更远,更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