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撬动整个天下的人心。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竇卿,王卿,”李承乾开口,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
“孤返程在即,山东之事,需做最后安排。有两件事,需你二人即刻去办,不得有误。”
竇静与王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郑重,齐声应道:“臣等谨遵殿下令諭。”
“其一,”李承乾目光扫过二人。
“孤欲在山东倡导向学之风,激励寒门及中等门户子弟读书明志。你二人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此诗,以『闻古贤者云』之名,在士子中广为传播。姿態要做足,务必使山东学子感受到孤求才若渴、鼓励向学之心。”
竇静和王琮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隨即脸上同时露出震惊之色。
他们並非不通文墨之人,瞬间就品出了这诗句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顛覆性!
这简直是將“学而优则仕”的道路,用最直白、最诱惑的方式,摊开在了所有渴望改变命运的人面前!
“殿下……此诗……”
竇静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倡导向学”背后,是何等深远的图谋。
“不必问出处,照做便是。”
李承乾打断他,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
“其二,此前罢黜官员所出缺额,尤其是州县属官之职,你二人会同吏部隨行官员,儘快擬定一份荐举名单。”
“人选,著重从那些家道中落、仕途不畅,却素有才名或於此次賑灾中表现勤勉的山东本地中等门户子弟中遴选。”
“孤会以协理政务、熟悉地方为由,先行举荐他们署理官职,奏报朝廷。”
王琮倒吸一口凉气。
殿下这是要在山东本地,亲手扶持起一股依附於东宫的新兴势力!
这不仅仅是分化瓦解,更是在世家大族的传统地盘里,硬生生打入楔子!
两人心中波澜起伏,但看著太子那沉静而坚定的眼神,所有疑虑和惊骇都被压了下去。
太子殿下其思虑之深、手段之准,远超他们想像。
“臣……明白!”竇静率先反应过来,深深一揖。
“殿下高瞻远瞩,此二策若成,山东格局必將为之一新!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办妥此事!”
“臣亦领命!”王琮紧隨其后,语气中带著一丝兴奋。
若能参与並促成此事,他们自身的政治前途,亦將与东宫、与这股新生的力量紧密绑定。
“去吧,动作要快,要在孤离开山东之前,让消息传开。”
李承乾挥了挥手。
两人躬身退出,后背竟已惊出一层细汗。
他们知道,太子这看似平静的安排,实则是投向山东乃至整个大唐政局的两颗惊雷。
接下来的几日。
在东宫属官的极力推动下,很快,“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诗句,便在兗州、临沂等地的学子圈层中流传开来。
起初只是小范围的窃窃私语,隨后便如野火般,迅速蔓延至整个山东道的士林。
无数家境寻常、苦读不輟的寒门士子,闻听此诗,只觉一股热血直衝顶门,仿佛在黑暗的摸索中骤然看到了指引前路的光芒!
他们反覆吟诵,激动难眠。
原来,读书並非毫无希望的奢望,太子殿下是认可这条路的!
殿下在鼓励他们!
而那些被竇静、王琮暗中接触、列为举荐目標的“中等门户”子弟,更是受宠若惊。
他们祖上或许也曾阔过,但如今早已被崔、卢等顶尖门阀压得喘不过气,仕途蹉跎。
太子的青睞和举荐,对他们而言,无异於久旱甘霖,是家族重新崛起的唯一希望!
感激涕零之下,他们对太子的忠诚度瞬间飆升。
就在李承乾的鑾驾悄然离开山东,踏上返程之路的同时,关於太子大力倡导向学、並破格举荐山东本地中等门户及寒门才俊署理地方官职的消息,已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先他一步,在山东各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並且迅速向周边道州扩散。
读书人奔走相告,士气大振。
太子的形象,在他们心中瞬间变得无比高大。
他不再是那个远在长安、高高在上的储君,而是一位理解他们疾苦、愿意为他们开闢道路的明主!
消息终究是传到了长安。
两仪殿內,李世民拿著百骑司密报,以及几份来自山东官员的例行奏章,沉默了许久。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御案,目光深邃难明。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他低声將诗句念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这诗句,直白,甚至有些俚俗,却像一把精准的锥子,刺中了问题的核心。
其鼓动性之强,传播力之广,远超他以往任何鼓励劝学的詔书和说教。
他李世民何尝不想打破门阀垄断,广纳寒门英才?
科举制的推行,正是出於此目的。
然而,阻力重重,进展缓慢。
可高明这小子……他去山东賑个灾,竟然顺手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用这种近乎“蛊惑”却又让人无法指摘的方式,直接將“读书改变命运”的念头,种进了无数寒门士子的心里!
更厉害的是,他紧接著就用实实在在的官职举荐,来印证和兑现这种“可能”!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精准、狠辣,又站在了道德和国家的制高点上。
让他这个皇帝,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甚至……內心深处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讚赏和……
讚赏的是,手段高明,直指要害,效果立竿见影。
只是这份收拢人心的能力和速度,以及其背后隱隱显露出的、超越储君界限的政治抱负。
他站起身,走到殿窗前,望著外面沉沉的夜色。
高明这一手,比他这个皇帝做得更彻底,更有效。
他是在用东宫的资源,撬动整个天下的人心。
这固然对大唐的长远有利。
与此同时,长安的各大府邸內,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山东传来的详细消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