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想向公子请教一二。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在沈琮退出大帐,由小吏引往临时安排的住处时,李逸尘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在一个转弯处唤住了他。
“沈公子留步。”
沈琮闻声回头,见是一位身著青色伴读官服的年轻人,气质沉静,与方才帐內那些焦头烂额的官员迥然不同。
他虽不认得李逸尘,但见其能从太子行辕核心区域跟出,料想不是寻常人物,立刻停下脚步,客气地拱手。
“这位大人,不知有何见教?”
“在下李逸尘,忝为太子殿下伴读。”
李逸尘简单自我介绍,然后直接说明来意。
“適才闻听沈公子一番言论,见识不凡。公子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对沿途情势想必有独到观察。”
“逸尘冒昧,想向公子请教一二。”
沈琮一听是太子伴读,眼睛顿时一亮,態度愈发恭敬。
“原来是李伴读!失敬失敬!伴读大人垂询,琮必定知无不言。”
两人便在一旁相对僻静的帐幕阴影处站定。
李逸尘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沈公子此番运粮北上,路途可还顺畅?除了灾情,可曾遇见其他————不太平的事?”
沈琮闻言,脸上那丝客套的笑容收敛了,他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李伴读既然问起,琮不敢隱瞒。路途————確实不算太平。灾民遍地,哀鸿遍野,此乃天灾,无可奈何。”
“但————琮发觉,越靠近这山东核心灾区,沿途遇到的流民队伍,似乎————
似乎与之前有些不同。”
“哦?有何不同?”李逸尘目光微凝。
“早些时候遇到的灾民,多是拖家带口,茫然西行,只为求活,虽混乱,但尚无组织。”
沈琮的声音更低了。
“但进入兗州地界后,琮手下护卫曾发现几股规模较大的流民群体,青壮男子比例明显增高,而且————他们行进似乎颇有章法。”
“避开了官军主要驻扎的城镇和巡检司,眼神也————不像寻常灾民那般只有绝望,反而带著一股凶悍气。”
他顿了顿,看向李逸尘,语气带著一丝不確定的推测。
“琮斗胆猜测,这些人————恐怕不单单是逃荒的百姓了。或许————已有山匪草寇混跡其中,甚至————可能有些活不下去的灾民,被裹挟或者自行聚集,成了新的祸患。”
李逸尘心中凛然,这正是他担心的情况。
天灾人祸,往往相伴而生。
秩序崩坏,生存无望,鋌而走险者便会剧增。
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公子可曾与他们发生过衝突?或是听到什么確切的消息?”
“衝突倒不曾有。”
沈琮摇头。
“琮此行以运粮为重,护卫力量不弱,他们或许也有所忌惮。”
“但沿途確实听到一些风声,有零散商旅遭劫,一些小村庄被洗掠————消息混乱,难辨真假。”
“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伴读大人,殿下在此賑灾,除了安抚灾民,恐怕————也需提防这些潜在的乱流。”
李逸尘缓缓点头。
“公子所言极是,此事我会留意。”
他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深入,转而问道:“听闻公子来自苏州,江南如今光景如何?粮价可还平稳?”
见李逸尘转换话题,沈琮也知趣地不再多言匪患之事。
“托陛下洪福,江南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尚可。粮价虽因北地灾情略有波动,但总体平稳。”
“只是漕运繁忙,运力紧张,若要大规模北运粮食,恐需时日。
“嗯。”李逸尘若有所思,接著看似隨意地问道。
“公子此番兑换债券后,是即刻返回江南,还是另有打算?”
沈琮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
“不瞒伴读大人,琮本想多留几日,若能再觅得机会,聆听殿下教诲,实乃三生有幸。”
“奈何家中生意还需照料,此次运粮已耽搁不少时日,预计再停留两三日,处理完交接事宜,便要启程南返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诚恳。
“不过,琮已命人快马加鞭送信回家中,將殿下仁德与债券信用详加说明,恳请家父尽力再筹措一批粮食,儘快北运,以支援殿下賑灾大业。”
李逸尘静静地看著他,心中对这位年轻商人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精明,敏锐,懂得审时度势,更善於抓住机会。
他不仅完成了这次交易,还试图藉此与东宫、与太子建立起更深入的联繫。
那句“再聆听殿下教诲”,恐怕才是他真正想多留几日的缘由。
“公子有心了。”李逸尘语气平淡。
“殿下若能得江南沈氏持续助力,確是好事。”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不经意般提及。
“对了,公子一路行来,想必也见到不少灾民困苦。不知公子————是如何应对的?”
沈琮微微一愣,隨即坦然道:“不敢欺瞒伴读大人。见灾民惨状,琮心中亦是不忍。”
“但运粮重任在身,队伍庞大,若直接施捨,恐引发骚乱,反而不美。”
“故而————琮命手下护卫,在队伍经过一些灾民聚集路段前,会先行一步,於数里外另择一处,设置临时粥点,散播消息,將灾民引向那边。
“如此,既尽了心意,也未耽搁行程,確保了粮队安全。”
李逸尘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讚赏。
这个方法,既保全了善良本性,又兼顾了现实利,考虑得相当周全。
这个沈琮,不仅精明,行事也颇有章法,並非唯利是图之辈。
“公子思虑周全,殊为难得。”
李逸尘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既如此,便不打扰公子休息了。愿公子归途顺利。”
“多谢李伴读。”
沈琮再次躬身行礼,目送李逸尘转身离去,直到那青色的身影消失在营帐之间。
他眼中光芒闪动。
这位太子伴读,气度沉静。
而离开的李逸尘,心中並不平静。
沈琮带来的关於山匪可能聚集的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
賑灾已如此艰难,若再叠加上民变或匪患————
还有这里百姓的態度,让李逸尘感受了异样的威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