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经世宏论兴法治,如椽巨笔写春秋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副主编办公室。
位於办公楼的二层,朝南,採光极好。
室內的布置非常简朴,几组顶天立地的书柜里塞满了各种理论书籍、红头文件和未拆封的样刊,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稿件,如同小山一般。
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间办公室的不凡——
墙上掛著的几幅字画,落款全是大佬,那是真金白银买不到的底蕴。
祁振邦的字掛在最显眼的地方。
“坐!快坐!”
赵山亲自给祁同煒倒了一杯茶,又给陆梅渊倒了一杯。
陆梅渊受宠若惊,双手接过,屁股只敢坐半边椅子,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寒暄过后,祁同煒也不废话,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直接从公文包里掏出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稿子。
“山叔,这是我最近结合在岩台乡的工作经歷,写的一篇理论文章。主要是关於农村法治与经济发展的关係,想请您把把关,指点一二。”
祁同煒將稿子双手递了过去。
题目:《关於新时期基层法治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辩证思考——以岩台山区为例》。
这是他结合了两世为人的经验,针对当前农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提出的一套极具前瞻性的理论体系。
他深知,在这个时间节点,一篇有分量的理论文章,比做出一两个亮眼的政绩更重要。
赵山接过稿子,起初神色还比较轻鬆。
心里想著,小煒虽然聪明,但毕竟年轻,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理论水平可能有限。
既然是小煒送来的,哪怕写得像小学生作文,他也得想办法给发了,大不了让编辑部那帮笔桿子连夜润色重写,或者乾脆重起炉灶,反正是个署名权的事儿。
这是他对老父亲的交代,也是对祁家的忠诚。
然而。
当目光落在第一段文字上时,赵山神色变了。
那轻鬆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的审视。
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脊樑瞬间挺起。
翻过一页。
赵山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眼神中流露出震惊和思索。
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这是他遇到重大理论难题或绝妙观点时的习惯动作。
再翻一页。
他甚至拿起了桌上的红笔,想要在上面圈点什么,或者修改几个不通顺的句子。
但手悬在半空,却迟迟落不下去。
因为他发现,竟然无处可改!
逻辑严密如网,论证犀利如刀,数据详实如山。
每一个观点都像是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当前体制改革的七寸上!
十分钟后。
赵山读完了最后一页,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啪!”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之大,甚至让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
“好!好文章!真是好文章!”
赵山摘下眼镜,那双因为长期熬夜而充满血丝的眼睛里,此刻闪烁著激动的光芒。
他死死地盯著祁同煒,像是在看一个怪物,又像是在看一块稀世璞玉。
“小煒!这……这真的是你写的?!”
祁同煒微笑著点点头,眼神清澈:“如假包换,每一个字都是我亲笔写的,也是我之前在岩台一段时间的思考总结。”
“天才!真是天才!”
赵山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里紧紧攥著那份稿子,仿佛那是无价之宝,根本捨不得放下。
“理论扎实,引经据典!最难得的是,这文章切中时弊,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又有脚踏实地的基层实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