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三方论道,裴一泓的橄欖枝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不得不说,到底是重点大学知名学者,高育良还是很有水平的。
一本《万历十五年》被他解读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陈述完自己观点后,高育良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投向裴一泓,等待著对方的评价。
他自信,自己这番见解足以让对方刮目相看。
裴一泓听完,笑著点点头。
“高老师,你的论点很精彩,可见是在这本《万历十五年》上了功夫的。当然,我也有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高育良一凛。
能当面听这种大佬阐述执政理念,和自己想法互印证,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立刻放下茶杯,正襟危坐,恭敬道:“裴部长您说,玉良洗耳恭听。”
裴一泓看向高育良和祁同煒,目光深邃。
“明朝制度的弊病,仅仅是僵化吗?不,更可怕的是它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核心逻辑。”
“张居正为何失败?真的是因为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吗?这只是原因之一。更深层的原因,是他试图用技术的手段,去解决一个道德体系下的问题。他推行一条鞭法,丈量土地,是为了增加税收,充盈国库。这在技术层面是完全正確的。但在那个体系里,与民爭利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所以,无论他做得多好,最终都逃不过被道德清算的命运。”
“万历皇帝为何怠政三十年?真的是因为所谓的国本之爭吗?那不过是导火索。根源在於,文官集团用祖宗之法、用道德大义,彻底绑架了皇权。当皇帝发现,自己在这个体系里,连选择继承人的权力都没有,连追求个人喜好都要被口诛笔伐时,他除了罢工,还能做什么?”
“海瑞、戚继光、李贄,他们的悲剧,真的是因为他们是异类吗?不,他们只是在一个只鼓励表演,不鼓励实干的系统里,选择了做实事。这个系统,不需要你把事情做好,只需要你在道德上无懈可击。不需要你有成果,只需要你立场正確。於是,所有人都学会了演戏,学会了用华丽的道德辞藻,来掩盖自身的无能与私利。真正想解决问题的人,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裴一泓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在高育良的心上。
他的脸色渐渐变红,神情越来越严肃。
之前隱约的想法居然被裴一泓一语道破。
心里反覆琢磨,分析,耳边继续迴荡深沉的男中音。
“黄先生说,华夏两千年以道德代法制,至明代而臻其极。这句话太狠了。它意味著,这个系统自带反效率机制。它不是简单的坏,而是根本就没救!”
“你想改革,触动利益,死路一条。你讲规矩,不合人情,寸步难行。你想实干,没人给你权力,处处掣肘。”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坏人太多,而是好人也做不了好事。最绝望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所有的希望,都会被这个系统性地扼杀。”
“明朝,不是亡於某个皇帝的昏聵,也不是亡於某个奸臣的弄权。它是亡於整个制度的自我僵化与循环內耗。当一个系统不再鼓励解决问题,而只鼓励站队和表演时,它的灭亡,便早已註定。”
“……”
裴一泓这番如同“降维打击”般的解读,如同醍醐灌顶,让高育良听得心怒放。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学识,在这位年轻的省委常委面前竟显得有些浅薄。
对方看问题直至本源,深度与广度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学术范畴,达到了政治家的高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