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震怒:杀鸡儆猴!李逸的怀疑!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李逸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群身著官服的人快步从城中赶来。
领头的官员远远看见城门口的情景,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赶紧上前,对著李逸躬身行礼:
“下官玉城县令周明,参见楚王殿下!不知殿下驾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李逸淡淡地看了周明一眼,语气平静却带著一丝威严:
“周县令不必多礼。本王奉旨前来河南道賑灾,刚到玉城县城门口,便看到这几人在暴力驱逐灾民,不知周县令对此作何解释?”
周明心中一慌,连忙解释道:
“殿下恕罪!都是下官管教无方,才让这些混帐自作主张,做出如此暴戾之事。”
“请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会严惩这几人,日后也一定会严加管教,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听到周明的话,跪倒在地的周安等人,整个人直接麻了。
不是,什么叫他们自主主张?
他们分明是按照县令周明的命令这么做的啊!
是周明前几日说,最近朝中有大官要来玉城县,让他们把县城附近的灾民都驱逐了,以便给朝廷的大人一个好印象。
要是没有周明的命令,他们吃饱了撑得才去管这些灾民。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就只敢在心里蛐蛐,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没办法,谁让他们是周明的属下呢,这个锅他们得替周明背。
“严惩?”
李逸挑眉道:“那周县令打算如何严惩了?不如说来给本王听听?”
“啊!”
周明愣了一下。
这个楚王殿下的行事,怎么这么不按常理呢?
区区几个守门的士兵,也值得堂堂楚王如此大动干戈,非逼他当场惩罚?
並且,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啊。
惩罚得轻了,楚王必定会不满意。
但惩罚得重了,又怕会寒了手下人的心,毕竟他手下们都知道,周安等人是奉他的命令干这些事的。
就在周明犹豫之时,李逸淡淡地追问道:
“怎么?这个问题周县令很难回答吗?”
李逸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周明却听出了不满。
“不难不难!”
周明额头的冷汗顺著脸颊滑落,连忙堆起笑容回话:
“下官打算將这几人杖责六十,革去他们的职位,徒刑1年!”
为求李逸这位楚王满意,他这是真没留情,惩罚力度很大。
“殿下,如此可以吗?”
周明恭声向李逸请示道。
李逸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周安等人:
“你等对此判决,可有异议?”
周安等人正想为自己辩解一番,就看见周明用阴冷的眼神盯著他们,顿时心中一颤,想起周明的残酷手段。
他们要是此时有异议,只怕就算得到了楚王殿下的网开一面,未来也会死在周明手中。
“无异议!”
因为对周明的恐惧,周安等人果断选择了无异议。
“那便如此吧。”
李逸瞥了眼面如死灰的周安等人,没有再多纠缠。
几个用来杀鸡儆猴的螻蚁而已,不值得他过多关注。
他转而问周明道:
“周县令,本王在路上遇见几位玉城县的灾民,他们说根本不知道賑灾点的存在,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周县令没有设置賑灾点吗?”
“回稟殿下,在水灾发生后不久,臣就已经令人在城中设置了賑灾点接纳玉城县的灾民,不过灾民太多,难保有人会没有收到賑灾点的消息,臣会令人再广泛通知灾民,儘量让灾民都知道賑灾点的消息。”
周明沉声回道。
听到周明这番回答,李逸不置可否,淡淡地说了一句:
“既如此,那现在便带本王去看看玉城县的賑灾点吧。”
“殿下这边请!”
周明没有半点犹豫地回道。
隨后,李逸等人在周明的带领下,进入了玉城县之中。
在吩咐程处默与苏定方负责安顿好朝廷人员物资之后,李逸带著孙武开与十余名王府私军,跟著周明向玉城县的賑灾点走去。
一行人穿过两条街道,来到一处宽敞的院落前。
在这座院落的前方,有一大片宽敞的空地。
空地上,数百名灾民正分成两队,有序领取粥饭,看起来一派安稳祥和。
周明侧身站在一旁,略带得意地介绍:
“殿下您看,这便是臣设立的賑灾点。”
“眼下安置了灾民九百二十五人,每日供应三餐,早粥晚粥配粗粮,午间还会加一碗菜汤。”
“在这院中,臣还令人准备了一些庐帐,供没有住所的灾民临时居住。”
李逸听著周明的介绍,行走在賑灾点之中,观察著賑灾点的情况。
首当其衝的,便是看这些灾民的情况。
根据他的观察,这些灾民大多面色蜡黄、衣衫破旧,有的还带著伤,看起来確实是流离失所的模样。
嗯,这些应当是真灾民。
玉城县的这个县令应当是没有干出让人冒充灾民的事。
在离开长安之前,李逸就已经用脑中ai查过华夏古代王朝遇到灾荒的时候,地方官员常用的一些贪赃以及应付朝廷监督检查的手法。
其中,贪污朝廷的賑灾款与賑灾粮,然后在朝廷派人来检查的时候,找很多人来冒充灾民应付,就是一种常见手段。
而眼前根据李逸的观察判断,这些人確实是灾民无疑。
確定完灾民的身份之后,李逸又开始观察賑灾点的运作情况。
不得不说,从表面上来看,玉城县的这个賑灾点,安排得还不错,一切事务都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任何混乱的情况。
李逸走到粥棚前,看了一眼木桶里的米粥,然后伸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勺观察浓稠度。
见状,周明赶紧开口解释道:
“殿下,这粥確实是稀了一点。”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灾民多,粮食少,如果粥做得太稠,只怕用不了多少时间,粮食就耗光了。”
“到时候,灾民就连这稀粥都喝不上了。”
“故而,臣权衡了一下,只能让粥稀一点了。”
李逸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而是放下勺子,进入院落之中,查看了一下那些庐帐的情况。
情况也还不错。
看得出来確实是有费心思在安排。
看完这个賑灾点之后,李逸还真没找出太大的问题,对灾民们的安置还算到位。
按理说,李逸应当夸奖玉城县的这个县令才是。
可不知为何,李逸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些灾民大部分时间都低著头,就连排队领粥时,彼此都没有交流,安静得有些过分了。
並且,偶尔有人抬头时,眼神中仿佛带著惶恐,像是在忌惮著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