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丟脸的李承乾!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殿中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络。
不过,歌舞表演暂停之后,单纯饮酒显得有些单调。
於是,李世民放下酒杯,环视群臣,笑著说道:
“枯坐饮酒未免无趣,不如以酒令助兴?”
酒令是华夏传统宴会中助酒兴的游戏形式,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酒令文化达到了高峰期,形成雅令与通令两类主要形式。
雅令通常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才智,以引经据典、即席应对为特徵,比如常见的有诗词联句、即兴创作诗词等等。
而通令比较简单通俗,包含拇战(划拳)、射覆、藏鉤、投壶、掷骰、击鼓传等通俗形式。
此刻在殿中参加盛宴的人,绝对是大唐的上层阶级,对於酒令自然都不陌生,於是纷纷开口响应了李世民的提议。
不过,在具体选择哪一种酒令上,眾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提出玩投壶,有人建议玩掷骰。
但对此,有人却表示不赞同,认为如此盛宴,玩更能彰显才华的雅令更適宜。
大唐诗词之风盛行,这样的提议,顿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眾人开始商议选择哪一种雅令。
“陛下,臣提议行四书令。”
“不妥不妥,还是诗令更好。”
“……”
听著群臣的爭论,李逸隨口说了一句:
“何不行飞令?”
在他的印象中,这貌似是华夏古代那些酒令中最有名的,连后世国家电视台搞诗词大会的时候,都使用了这一形式进行比赛。
“二皇子殿下,敢问何为飞令?”
房玄龄开口问道。
闻言,李逸愣了一下,反问道:
“房相不知道飞令?”
“不知,从未听过。”
房玄龄摇头回道。
对於房玄龄的这个回答,李逸很意外。
他再扫视了一圈殿中眾人,就更意外了。
因为他看到眾人脸上的表情,好像都对飞令一无所知。
“什么情况?我记得飞令是唐朝时候出现的啊。难道我记错了?”
李逸赶紧打开脑中ai查了一下,发现他確实记得不太准確。
飞令確实是唐朝时期才出现的没有错,但不是唐太宗时期,而是唐玄宗时期。
得知这一点之后,李逸便开口向殿中眾人介绍道:
“所谓飞令,乃是选定一字为令,眾人按诗句中该字的位置依次接龙。”
“比如以『』为令,首句需『』在第一字,次句『』在第二字,以此类推到第七字为一轮,接不上者便要罚酒。”
他此时介绍的规则,其实只是飞令规则中的一种。
除此以外,飞令还有很多种玩法,不过种类太多,他此时懒得一个个介绍,就介绍了一个最普遍的玩法。
听完李逸的介绍之后,李世民第一个开口发表了意见:
“不错,这个飞令有意思!”
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中其余人自然不会不识趣表示反对。
並且,这个飞令相对於他们常玩的那些雅令来说,確实是比较新颖。
“陛下,是按座位顺序行飞令吗?”
魏徵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李世民略一思索,摇头道:
“不,用击鼓传来决定下一个行飞令的人。”
按顺序行令,会给后面的人留下一定的时间思考,用击鼓传隨机决定人选,他觉得更刺激,更有意思。
定好规矩之后,飞令正式开始。
李世民举杯邀月笑道:
“今夜月色正好,便以『月』为令行飞令助兴。”
“朕先起个头:月照九州归帝统,风清四海仰龙章!”
李逸听到李世民这句话之后,心中嘀咕了一句:
“到底是天可汗陛下,写个诗都要体现显君临天下的恢宏气魄与至尊地位。”
在李世民起头之后,击鼓传开始。
鼓声停下,落入了李泰手中,他略一思索,开口道:
“朗月悬天舒壮志,孤星坠野起宏图。”
殿中不少文臣在听到李泰的这一句诗之后,心头微震。
四皇子殿下的夺嫡之心,稍微有点明显了啊!
李承乾的脸色微沉,心中冷哼一声:“好一个舒壮志!起宏图!真是孤的好四弟啊!”
自从他腿瘸之后,这个老四就仗著父皇的偏爱,不满足只当一个皇子了。
现在更是装都不装了!
在距离李承乾座位不远的地方,李逸呵呵一笑:
“我这便宜四弟,真有点意思!”
“朗月悬天,表明自己志向光明磊落。舒壮志,表明將雄心置於天地之间,尽显格局之阔。孤星坠野,暗合潜龙在渊、伺机而起的態势。起宏图,则直抒问鼎天下的抱负。”
“可惜,太急躁了!”
李逸脸上笑嘻嘻,看向李泰的眼神之中闪过一抹讥讽。
在原本歷史上,为什么李承乾被废黜之后,李泰还是没能成功上位?
虽说致命失误是他假惺惺地说要“杀子传弟”,但跟他的野心一直太明显,引起很多朝臣不满也有关係。
要知道,李世民最开始听到李泰这么说的时候,可是很感动的,直夸青雀是个好孩子。
只不过,最后被很多大臣一提醒,才清醒过来。
再加上李泰最后又急功近利跑去威胁李治,让李世民很是不满,彻底把自己的太子之位弄没了。
所以啊,野心不能太早暴露了。
大殿正前方主位上,李世民脸色平静,但却看了李逸一眼,发现李逸带著笑意,一副很开心的样子,不禁有些疑惑。
以李逸的才华,他不觉得李逸听不出李泰的诗中之意,那此时如此反应是什么意思呢?
在李世民的思索中,鼓声停止,落入了房玄龄手中。
“疏窗月透千行策,瘦烛心燃一寸丹。”
房玄龄缓缓开口说道。
听到这句诗,李世民不禁感慨了一句:
“房卿家为国操劳,確实辛苦了!”
李逸也被房玄龄这句诗震惊到了。
诗写得好不好,这另说。
关键是房玄龄很会来事啊。
“疏窗月透”,以月光穿窗的清幽之景,暗写彻夜批阅文书的辛劳;
“千行策”藏为国谋划的细密心思,不言忠而忠在案牘间;
“瘦烛心燃”喻赤诚之心如烛火不熄;
“一寸丹”直点丹心本质,於月色烛影中藏尽臣子默默报国的赤诚。
好傢伙,简单一句,把自己的能臣、忠臣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