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伊莎贝拉点点头,又拿出一张设计图:“我还设计了衬衫和围巾,想用清溪的荷染布和竹编,等连衣裙卖得好,咱们就推出这些新品。我相信,清溪的手作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欢。”苏晚看著设计图上的衬衫,领口和袖口用了竹编边,衣摆处绣著小小的荷,简洁又精致。她心里满是期待,想著清溪的手作能走出大山,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乡村的匠心。

月底的时候,五百件连衣裙的材料终於准备齐全。染好的细麻布堆在石桌上,浅咖色的布面泛著柔和的光;竹编边和掛件装在竹筐里,精致得像艺术品;绣坯布上,荷暗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苏晚和手艺人一起,把材料打包好,送到了伊莎贝拉指定的工厂,由工厂进行裁剪和缝製。

“等连衣裙做好,我会第一时间寄样品给你,”伊莎贝拉在电话里说,“我还打算在巴黎办一场发布会,专门展示『清溪荷韵』系列,到时候想邀请你和手艺人一起来巴黎,看看你们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的样子。”苏晚心里一阵激动,连忙答应下来,说要和手艺人商量一下,一定去巴黎支持她。

回到清溪,苏晚把伊莎贝拉的邀请告诉了周师傅、王婶、张嫂他们。大家都很兴奋,周师傅搓著手说:“这辈子都没出过国,能去巴黎看看咱们的作品,太值了!”王婶也笑著说:“我要把最好的染料配方带去,跟国外的人分享清溪的染布手艺。”张嫂则拿出绣针,说要在巴黎绣一朵荷,让外国人看看中国的刺绣有多厉害。

三个月后,伊莎贝拉的巴黎发布会如期举行。苏晚和周师傅、王婶、张嫂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巴黎。发布会的现场布置得像一片荷塘,浅咖色的连衣裙掛在展示架上,领口的竹编边、裙摆的荷暗纹,在灯光下格外亮眼。来参加发布会的人,都被连衣裙上的手作细节吸引,纷纷驻足观看,忍不住伸手抚摸布料,感受自然的温度。

“这是中国清溪的手作,”伊莎贝拉站在台上,拿著一条连衣裙,向大家介绍,“染布用的是后山的栗子壳,竹编用的是当地的楠竹,绣是手艺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带著自然的气息和匠心的温度。”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人举手提问,想知道清溪在哪里,怎么才能买到更多的手作。

苏晚看著台下的人群,又看了看身边的手艺人——周师傅正拿著竹编掛件,跟一位外国设计师介绍竹编的手艺;王婶在展示栗子壳染料,让大家闻染料的清香;张嫂坐在绣架前,现场绣著荷,绣针上下翻飞,引来一片惊嘆。她忽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清溪的手作不仅走出了大山,还走上了国际舞台,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乡村的匠心,知道了传统手艺的魅力。

发布会结束后,“清溪荷韵”系列的连衣裙很快就卖断了货。伊莎贝拉发来消息,说很多顾客都在问后续的產品,还有品牌想和清溪合作,推出更多手作单品。苏晚和手艺人商量后,决定扩大生產,不仅做服装,还做家居用品,比如荷染桌布、竹编餐垫、绣抱枕,让清溪的手作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回到清溪,苏晚在村里办了一个手作培训班,邀请村里的年轻人来学习竹编、染布、绣。小宇也来了,他现在已经是个厉害的小竹编匠,能独立编出复杂的荷掛件。“苏晚姐,我以后要把清溪的手作教给更多人,让手艺一直传下去。”小宇拿著自己编的竹编,眼里满是坚定。

苏晚点点头,看著培训班里认真学习的年轻人,又看了看院子里忙碌的手艺人——周师傅在教年轻人劈竹丝,王婶在指导染布的技巧,张嫂在演示绣的针法。夕阳洒在工坊里,晾在竹竿上的染布泛著柔和的光,竹编坊里传来竹丝编织的细响,绣坊里的绣针还在轻轻穿梭。

她忽然想起刚回清溪的时候,村民们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做手作,订单短缺的时候,她也差点放弃。但现在,一切都变了——清溪的手作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清溪的匠心;村里的年轻人也愿意学习传统手艺,让手艺有了传承。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清溪的荷韵会一直传下去,传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大山里的温度,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

那天晚上,苏晚坐在荷塘边,看著满池的荷。月光洒在荷叶上,露珠泛著光,像星星落在了荷塘里。她想起伊莎贝拉在发布会上说的话:“手作的温度,能跨越国界,连接不同的人。”是啊,清溪的手作,不仅是一件件作品,更是一份份心意,一份份匠心,它们像荷塘里的荷,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传递著中国乡村的温暖与美好。

苏晚轻轻抚摸著手里的竹编书籤,那是小宇刚编的,上面绣著一朵小小的荷。她知道,只要这份对手艺的热爱还在,只要这些手艺人还在,清溪的荷韵就会一直绽放,永远不会凋零。而她,会一直守护著这份匠心,守护著清溪的美好,让更多人知道,在遥远的中国乡村,有一片充满温度的手作天地,有一群用匠心守护传统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