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与此同时,李大嫂的点心坊也没閒著。自从上次巴黎反馈莲子慕斯太甜后,李大嫂就天天泡在厨房里试配方。她把白砂换成了低聚,又加入了磨成粉的荷叶,增加清香。这次做出来的莲子慕斯,入口是淡淡的荷香,甜而不腻,还带著莲子的软糯。
苏晚把新做的慕斯寄了两盒给陈雨,让她在巴黎体验中心试销。没过两天,陈雨就发来消息:“苏姐,慕斯卖爆了!尤其是健身的顾客,说低卡又好吃,一下子订了五十盒,还有法国一家甜品店想长期拿货,你让李大嫂赶紧批量生產。”
李大嫂接到消息,笑得合不拢嘴,立刻雇了两个村里的妇女帮忙,点心坊里的机器从早开到晚,莲子慕斯、莲子茶包堆得像小山。老郑叔看著忙不过来,也过来帮忙打包,还教大家怎么用荷染的布料做包装,既好看又环保。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那边汉森的装修也接近尾声。阿明带著第一批竹编餐具,坐上了飞往慕尼黑的飞机。可刚到慕尼黑,汉森就发来紧急消息:“阿明带来的餐具,有三分之一在运输中损坏了,包装被压变形,竹编的边缘都裂开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书库全,101????????????.??????任你选 】
苏晚接到消息时,正在和许朗商量非遗民宿的事。“怎么会这样?”苏晚皱起眉头,“之前包装都是用气泡膜裹的,怎么还会损坏?”
许朗赶紧给物流部的小辉打电话,让他查运输记录。小辉查了半天,回话说:“是中转的时候,货车顛簸得太厉害,气泡膜没固定好,餐具在箱子里晃来晃去,就撞坏了。”
“得赶紧想办法解决,不然汉森的店下个月开业,货不够怎么办?”苏晚急得团团转。许朗想了想,说:“我认识一个做物流包装的专家,咱们请他过来看看,能不能设计个更结实的包装。另外,咱们的荷染布料不是挺厚的吗?可以用布料做缓衝,再用竹编的筐子装,既符合非遗特色,又能固定餐具。”
第二天,包装专家就来了。他看了损坏的餐具和之前的包装,说:“气泡膜太滑,容易移位,用荷染布料做缓衝,再把布料缝成小口袋,把餐具一个个装进去,然后放进竹编筐里,筐子外面再套一层硬纸箱,这样就不容易损坏了。”
苏晚立刻让王婶准备厚的荷染布料,周师傅带著徒弟编竹筐。大家忙了两天,终於做出了新的包装。苏晚让人寄了一箱样品去慕尼黑,汉森收到后,立刻发来视频:“太完美了!这次的包装很结实,餐具一点没损坏,竹编筐子还能当展示架,顾客都很喜欢。”
解决了包装问题,苏晚又开始忙著非遗民宿的事。老郑叔主动提出,把自家的老房子改造为民宿:“我家那房子是老砖房,院子大,正好能种点荷,改造一下就能当民宿。”
许朗和苏晚去看了老郑叔的房子,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旁边还有一口老井,確实適合做民宿。“咱们把院子里种上荷,房间里的家具用竹编的,窗帘和床单用荷染的,再在床头放个竹编的小摆件,让游客住进来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苏晚说。
老郑叔听了,立刻开始改造。村里的手艺人都来帮忙,周师傅编了竹编的桌椅和书架,王婶染了荷染的窗帘和床单,李大嫂还准备了莲子粥和荷香酥当早餐。一个月后,“清溪荷韵民宿”就开业了。
开业当天,来了不少游客。一个从上海来的游客走进房间,看著竹编的书架和荷染的窗帘,忍不住感嘆:“太有特色了!比住酒店舒服多了,晚上还能听见荷塘的青蛙叫,太治癒了。”
游客们白天跟著老郑叔去荷塘採莲子,跟著王婶学染小手帕,晚上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吃著荷香酥,喝著莲子茶,別提多愜意了。没过多久,民宿就成了网红打卡地,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老郑叔看著天天满房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觉得老房子没用,没想到改造后这么受欢迎,还能帮家里多赚点钱,真是太好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汉森的专卖店开业的日子。阿明在慕尼黑帮忙布置店面,竹编的餐具、荷染的防晒衣、莲子慕斯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竹编的筐子当展示架,荷染的布料当装饰,整个店面透著浓浓的中国风。
开业当天,慕尼黑的市民纷纷赶来,围著竹编餐具看个不停。汉森拿著竹编的收纳盒,向大家介绍:“这是来自中国清溪村的竹编手艺,每一件都是手艺人编的,环保又实用。还有这款荷染防晒衣,用荷叶提取物做的防晒涂层,防晒指数spf50+,穿起来还很舒服。”
大家听得感兴趣,纷纷下单。竹编餐具和荷染防晒衣卖得最火,不到一天就卖了一半。阿明还在店里教大家编简单的竹编小掛件,几个德国小朋友学得认真,手里的竹丝虽然编得歪歪扭扭,但都笑得很开心。
阿明把开业的视频发给苏晚,苏晚看著视频里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时,索菲亚也发来消息:“联名款荷染服饰已经生產好了,下周在米兰时装周展出,我已经给你留了邀请函,你一定要来!”
苏晚拿著邀请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她和许朗商量后,决定一起去米兰。出发前,非遗培训学院的首批学员也顺利结业了。结业典礼上,学员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林晓的荷染竹编收纳盒,阿杰的3d列印竹编耳机壳,还有几个学员合作的荷染竹编屏风,看得大家讚不绝口。
“这些学员都是清溪村的未来。”许朗看著学员们,对苏晚说,“等咱们从米兰回来,就帮他们对接订单,让他们的作品能卖到更多地方。”
苏晚点点头,目光望向荷塘。五月的清溪村,荷叶已经铺满了荷塘,粉白的荷陆续开放,风吹过,荷香满村。她想起一年前,自己刚到清溪村时,荷塘里还是残荷,如今却一片生机勃勃。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还有很长,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走得更远。
几天后,苏晚和许朗登上了飞往米兰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苏晚看著窗外的蓝天,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仿佛已经看到,在米兰时装周的t台上,模特们穿著荷染联名款服饰,自信地走著猫步;看到清溪村的非遗產品,在更多的国家绽放光彩;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传承非遗,让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在清溪村,荷塘边的工坊里,周师傅还在教新的徒弟编竹编,王婶的荷染锅里,染料还在冒著热气,李大嫂的点心坊里,莲子慕斯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村子。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著清溪村的非遗,也守护著属於他们的幸福生活。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清溪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