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清溪荷韵·第370章 巴黎馆启幕传雅韵 莲乡春涌拓新程
正月的清溪村还裹著雪色,荷塘里的残荷缀著薄雪,像一幅水墨淡彩画。村委会门口的红灯笼还没撤,苏晚正蹲在石阶上,给行李箱里塞周师傅刚编好的竹编福袋——再过三天,她就要带著清溪村的非遗展品,飞赴巴黎筹备体验中心的开业。
“苏干事,这两匹荷染布您一定得带上!”王婶拎著两个蓝布包袱匆匆赶来,包袱上还绣著浅粉色的荷纹,“一匹是染了苏木的深红,一匹是加了残荷的米白,都是上次中东客户夸过的顏色,巴黎那边的人肯定喜欢。”她打开包袱,布料在雪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泽,凑近还能闻到淡淡的荷叶清香。
苏晚伸手摸了摸布料,笑著点头:“王婶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带过去。对了,您教我的染布小技巧,我都记在本子上了,到时候在体验中心教外国朋友。”
周师傅也拄著竹杖来了,手里拎著一个木盒,里面装著三套迷你竹编工具:“这是给体验中心准备的,竹刀磨得快,竹丝也泡软过,外国朋友学起来不费劲。还有这个——”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竹编小荷,瓣层层叠叠,“掛在体验中心的窗户上,让他们一进门就看见咱们清溪村的样子。”
许朗站在一旁,手里拿著一份文件:“这是省外贸公司给的巴黎当地联繫人信息,姓刘,是华人社团的会长,会帮咱们协调场地和宣传。还有,咱们和法国一家文创店谈好了,开业当天会来对接长期供货,您多准备点样品。”
苏晚把文件和工具一一放进行李箱,抬头看向围过来的村民:“大家放心,我到了巴黎就给你们报平安,开业当天还会直播,让你们也看看咱们的非遗在国外有多受欢迎。”
三天后,苏晚登上了飞往巴黎的航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戴高乐机场,陈雨早已举著“清溪荷韵”的牌子在出口等候。“苏姐!一路辛苦了!”陈雨接过行李箱,兴奋地说,“体验中心就在玛莱区,离塞纳河不远,刘会长已经帮咱们把场地布置得差不多了,就等展品到位。”
两人打车往体验中心赶,车窗外的巴黎街景缓缓掠过——哥德式的教堂尖顶、掛著彩灯的咖啡馆、捧著书的行人,处处透著浪漫气息。到了玛莱区,一栋浅灰色的小楼映入眼帘,门口掛著醒目的中文招牌“清溪荷韵非遗体验中心”,窗户上还贴著荷染的窗,透著熟悉的乡味。
刘会长正站在门口等她们,手里拿著一份宣传单:“苏小姐,咱们印了五百份宣传单,在周边的华人社区和文创街区都发了,还有当地的中文媒体,明天会来採访。”他推开体验中心的门,里面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和销售区:展示区摆著竹编书架、荷染连衣裙;体验区放著八张桌子,桌上整齐地摆著竹丝、染料;销售区的货架上,莲子益生菌、荷香酥的礼盒已经码好。
苏晚绕著体验中心走了一圈,心里踏实了不少,可当她打开装荷染布的包袱时,脸色忽然变了——深红的那匹布边缘有点受潮,起了淡淡的霉斑,米白的布上还沾了几处墨渍。“怎么会这样?”苏晚急得额头冒汗,“这是王婶特意做的,明天就要展示,这可怎么办?”
陈雨赶紧拿出手机,对著布料拍了张照片:“苏姐,別慌!咱们联繫赵老师吧,他之前修復过老物件,肯定有办法。”她拨通了赵老师的视频电话,把布料的情况说了一遍。赵老师在视频里仔细看了看:“霉斑用稀释的白醋擦,再用清水漂净,晾乾后用熨斗熨平;墨渍用荷叶煮的水浸泡半小时,再用肥皂搓,荷叶水有去渍的效果,还不会损伤布料。”
刘会长立刻让助手去买白醋和肥皂,苏晚和陈雨则去附近的华人超市找新鲜荷叶。好在二月的巴黎还有温室种植的荷叶,两人买了一大包,回到体验中心就忙著煮水、泡布。苏晚蹲在盆边,用手轻轻搓著墨渍,荷叶水的清香慢慢散开,墨渍果然一点点变淡。陈雨则用签蘸著白醋,仔细擦著霉斑,动作轻柔得像怕碰坏了布料。
忙到半夜,两匹荷染布终於恢復了原样,掛在展示区的衣架上,在灯光下泛著温润的光。苏晚瘫坐在椅子上,喝著刘会长递来的热茶:“幸好有赵老师,不然明天就麻烦了。”陈雨笑著说:“这就是咱们清溪村的好处,不管遇到啥问题,大家都能一起想办法。”
第二天上午,巴黎体验中心正式开业。刚到十点,体验中心就挤满了人——有来凑热闹的华人,有对中国非遗感兴趣的法国人,还有拿著相机的媒体记者。刘会长敲了敲话筒:“今天,咱们清溪村的非遗文化正式走进巴黎,希望通过这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乡村的手艺和故事。”
话音刚落,周师傅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屏幕里出现了竹编工坊的场景:“苏干事,开业顺利不?我带著徒弟们给你们加油!”体验中心的人都围了过来,对著屏幕挥手。周师傅拿起一根竹丝,对著镜头演示:“我给大家编个小荷,祝咱们巴黎体验中心开业大吉!”手指翻飞间,一朵小巧的竹编荷很快成型,屏幕外响起了阵阵掌声。
体验区里,苏晚教大家用残荷染书籤。一个金髮碧眼的女孩爱丽丝,拿著画笔在染好的书籤上画了巴黎铁塔,再递给苏晚:“姐姐,能不能帮我编个竹丝边框?我想把它送给妈妈。”苏晚笑著接过书籤,用细竹丝绕著书籤编了个边,爱丽丝高兴得跳起来:“太好看了!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销售区里,莲子益生菌和荷香酥卖得格外火。一个华人阿姨一次性买了十盒:“我女儿在里昂读书,我要寄给她,让她也尝尝家乡的味道。”法国文创店的老板皮埃尔,拿著竹编智能盆(小宇新设计的產品,带自动浇水功能),对著苏晚竖起大拇指:“这个產品很有创意,我想订一百个,放在我的店里卖。”
开业当天,体验中心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一万欧元,还收到了五个长期合作的订单。苏晚在直播里跟清溪村的村民报喜,屏幕里的周师傅笑得合不拢嘴:“我就知道咱们的手艺在国外也行!小宇,你设计的盆卖出去了,赶紧再做一批样品!”小宇在镜头前用力点头:“师傅,我这就开工!”
苏晚在巴黎待了半个月,每天都忙著接待客人、对接订单,还去了当地的几所学校,谈非遗研学合作。临走前,刘会长递给她一份报表:“这半个月,体验中心接待了三千多人,销售额超过了五万欧元,还有两所学校跟咱们签了研学协议,下个月会组织学生来体验。”
苏晚拿著报表,心里满是成就感。登上回国的飞机时,她看著窗外的巴黎夜景,心里暗暗想:下次再来,一定要带更多村民来,让他们亲眼看看自己的手艺在国外有多受欢迎。
回到清溪村时,已是三月初,荷塘里冒出了嫩绿的荷叶尖,產业园里一片忙碌。许朗早在村口等她,手里拿著一份紧急文件:“苏晚,邻村的莲子基地出问题了——他们种的高產莲子爆发了蚜虫病,叶子都被啃光了,要是不赶紧解决,今年的莲子就没指望了。”
苏晚赶紧和许朗去邻村的莲子基地。刚到荷塘边,就看见张书记蹲在田埂上,眉头皱得紧紧的,手里拿著一片被啃得千疮百孔的荷叶:“咱们试过打农药,可蚜虫杀不死,反而把荷塘里的鱼虾都毒死了。”
苏晚蹲下来,仔细看了看荷叶上的蚜虫,又闻了闻荷塘里的水:“咱们別用化学农药,试试生物防治——我在网上看到过,用大蒜和辣椒煮水,喷在荷叶上,能驱蚜虫,还不会污染环境。另外,咱们可以在荷塘边种点薄荷,薄荷的气味能防蚜虫。”
许朗立刻让村委会买了几十斤大蒜和辣椒,村民们一起在荷塘边支起大锅,煮起了“驱虫水”。苏晚和张书记一起,拿著喷雾器往荷叶上喷,薄荷苗也种在了荷塘四周。过了三天,荷塘里的蚜虫果然少了很多,新长出来的荷叶绿油油的,没有一点虫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