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苏晚走到设计师身边,看著手里的设计图:“这个想法好!臥室里的床品用荷染布做,窗帘也用染布,再摆上周师傅编的竹编檯灯,游客住进来,就能感受到清溪的手艺。对了,卫生间的瓷砖选浅色系的,再用竹编做置物架,既实用又好看。”

设计师点点头,在设计图上做了標记:“我会按这个思路修改,下午把修改后的图纸发给你们,確认没问题后,就可以开始施工了。村里改民宿的三户,我一会儿过去量房,爭取用统一的风格,又保留每户的特色。”

正说著,阿杰跑了进来,手里拿著一个快递盒:“苏晚姐,快递!是从北京寄来的,好像是之前咱们寄的荷染样品的反馈。”苏晚赶紧接过快递盒,拆开后里面是一封信和一本杂誌。信是北京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写的,说他们看到荷染样品后很感兴趣,想跟清溪村合作,用秋荷染布料设计一系列汉服,还附上了初步的设计草图。

杂誌翻开的那一页,正好有清溪村蓝染工坊的报导,里面有王婶染布的照片,还有孩子们体验扎染的场景,標题写著“清溪荷染: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苏晚拿著杂誌,心里满是激动:“没想到咱们的荷染手艺都上北京的杂誌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知道清溪村。”

许朗凑过来看杂誌,笑著说:“这都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等展示馆建成,非遗专线开通,肯定会有更多媒体来报导,到时候清溪村的手艺,就能走出大山,让全国都知道。”

下午,周师傅带著几个村民在村口的老宅基地上清理杂物,准备迎接展示馆的施工。老宅基地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棵枯树,周师傅拿著锯子,小心地锯著枯树:“这棵树的树干还能用,锯下来做展示馆的桌腿,肯定结实。”

林晓拿著图纸,跟村民们交代:“这里要建展示区,得把地面整平;那边是体验区,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游客能坐下来做手工;售卖区靠近门口,方便游客挑选商品。”村民们听得认真,手里的锄头挥舞得更起劲了,不一会儿,宅基地上的杂草就清理得差不多了。

“周师傅,展示馆的展架就拜託您了。”林晓递过展架的设计图,“要竹製的,上面编上荷纹,再留出让游客放东西的格子。”周师傅接过设计图,仔细看了看:“没问题!我明天就开始编,保证按时完成。对了,上海客户的茶桌,我已经编好两套了,明天让阿杰寄过去。”

夕阳西下时,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荷塘里的蛙鸣和远处传来的竹篾碰撞声,交织成温柔的旋律。苏晚站在展示馆的宅基地上,看著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期待——再过三个月,这里就会建起漂亮的展示馆,游客们会在这里体验染布、学竹编、做荷酥,清溪村的老手艺,会在越来越多人的心里扎根、发芽。

晚上,苏晚在民宿的院子里开了个小会,王婶、周师傅、张婶、林晓和许朗都来了。桌上摆著张婶做的荷酥和荷叶茶,苏晚把合作方案和展示馆的设计图放在桌上:“今天跟大家说下后续的安排,展示馆下周开始施工,周师傅负责做展架和门窗的木料加工,王婶准备展示馆需要的染布,张婶负责民宿和展示馆的布艺装饰,林晓对接客户订单和研学团的安排,许朗跟进施工进度和设计师的沟通。”

“没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眼里满是干劲。王婶喝了口荷叶茶:“我明天就开始染大尺寸的布料,爭取多染几块,让展示馆的展架上掛满咱们的荷染布。”周师傅也点头:“我明天就去老油坊拉木料,开始加工展架,保证不耽误施工进度。”

张婶拿起一块荷酥,递给大家:“大家多吃点,补充体力,以后咱们的活儿肯定会越来越多,咱们一起努力,把清溪村的手艺做得更好。”

月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苏晚看著身边的伙伴们,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荷香飘得更远,让老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几天后,展示馆的施工队如期而至,挖掘机在宅基地上开始平整土地,老油坊的木料被运到现场,周师傅带著几个村民开始加工门窗。王婶的蓝染工坊里,染缸一排排摆开,新染的布料掛满了竹架,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张婶则带著村里的妇女们,忙著做荷染布的窗帘和竹编的餐垫,民宿的改造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天上午,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村口,下来两个穿著西装的男人,手里拿著相机,四处打量著清溪村。阿杰以为是游客,赶紧上前招呼:“您好!欢迎来到清溪村,要不要参观蓝染工坊或者竹编作坊?”

其中一个男人笑著递过名片:“您好!我们是《乡村振兴》杂誌的记者,听说清溪村的非遗手艺做得很好,特意来採访。请问苏晚女士在吗?”

阿杰赶紧跑回民宿,把记者的来意告诉苏晚。苏晚又惊又喜,赶紧跟著阿杰去村口迎接。记者跟著苏晚参观了蓝染工坊、竹编作坊和正在建设的展示馆,还採访了王婶、周师傅和张婶,听他们讲述清溪村手艺的传承和发展。

“苏女士,清溪村从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变成非遗特色村,您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记者问道,手里的笔快速地记录著。

苏晚看著远处正在施工的展示馆,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村民们,笑著说:“最关键的是大家对老手艺的热爱和坚持,还有愿意尝试新的思路,把老手艺和现代需求结合起来。以前,我们的手艺只在村里流传,现在通过研学、合作和媒体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清溪的荷染和竹编,这不仅让手艺活了起来,也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点点头,又问道:“未来,清溪村在非遗传承方面还有什么规划?”

“我们计划在展示馆建成后,开设非遗培训班,邀请更多年轻人来学习荷染和竹编;还会跟更多的文旅公司和文创品牌合作,开发更多的非遗產品;另外,我们还想在村里办一个非遗文化节,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苏晚的眼里满是憧憬,“我们希望清溪村能成为非遗传承的示范点,带动更多的乡村,让老手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们听得频频点头,相机快门声不断,记录下清溪村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景象。採访结束时,记者握著苏晚的手说:“清溪村的故事很动人,我们一定会好好报导,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非遗手艺,也希望更多的乡村能像清溪村一样,找到属於自己的发展之路。”

送走记者,苏晚回到蓝染工坊,王婶正带著几个村民染布。看到苏晚回来,王婶笑著说:“刚才记者来採访,我跟他们说了,咱们的秋荷染不仅好看,还环保,用的都是天然材料,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苏晚点点头,拿起一块刚染好的布料,在阳光下看著:“是啊,咱们的手艺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只要咱们好好传承,好好创新,肯定能走得更远。”

荷塘边的风又吹了过来,带著荷香和染布的草木香,拂过每个人的脸颊。苏晚知道,清溪村的非遗新篇,才刚刚开始书写,未来还有更多的惊喜和挑战在等著他们,但她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让清溪的荷香,飘向更远的地方,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