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夜幕降临时,荷塘边的路灯亮了起来。周师傅的大竹编屏风已经立在村口,嵌在里面的荷染布在灯光下泛著暖光,“荷绿染·市级非遗“几个字格外醒目。苏晚和刘教授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著村民们和游客一起掛灯笼,竹编的荷、莲蓬装饰在风中轻轻晃动。
“明天授牌仪式后,我们可以搞个非遗体验周。“刘教授望著荷塘里的残荷说,“让游客跟著王婶染布、跟周师傅编竹器,再跟著张婶做点心,就像三亚的黎陶工坊那样,做成研学基地。“
苏晚点头,拿出手机翻出直播数据:“今天试播两小时就有三千人预约体验,还有几家文旅公司想合作开专线。“她抬头看向星空,想起父亲说的荷叶韧劲,忽然明白非遗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標本,而是在一双双巧手里不断生长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早早起了床。王婶穿著新染的深绿布衫,头髮梳得一丝不苟;周师傅换上了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胸前別著苏晚连夜做的荷染布徽章;林晓和李萌抱著刚印好的宣传册,上面印著“非遗传承之旅“的行程表。
八点刚过,村口就传来汽车鸣笛声。陈老师带著市里的领导和专家走下车,一眼就看到了周师傅的竹编屏风:“这布置太有特色了!竹编配荷染,正好体现清溪村的匠心。“
老支书拄著拐杖迎上去,声音洪亮:“快往里走!咱们的非遗展示区就在荷塘边,王婶正演示染布呢。“
展示区里早已挤满了人。王婶站在染缸前,手里拿著白布示范蘸染的动作:“这秋荷染要三浸三晾,第一遍染出浅黄,第二遍加老荷叶煮的水,第三遍加松针灰,顏色才够温润。“她的两个徒弟在旁边帮忙,动作虽生涩却认真,游客们举著手机拍个不停。
旁边的竹编展示台更是围满了人。周师傅正编著小竹篮,竹篾在他手里翻飞,不一会儿就编出荷叶形状的篮底:“这手艺是我爷爷传的,以前只编农具,现在能编出文创品,还能上电视,做梦都没想到。“他拿起嵌著染布的茶杯套递给专家,“这是和高校合作的新品,以后要卖去城里呢。“
十点整,授牌仪式正式开始。舞台背景是刘教授团队设计的,用整幅秋荷染布做底,上面绣著荷塘全景,竹编的舞台边缘爬著手工做的布荷。苏晚穿著和刘教授合作设计的荷染外套,接过烫金的非遗牌匾时,手忍不住微微发抖。
“清溪村的'荷绿染',用最质朴的材料做出了最动人的作品。“领导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王婶的眼泪掉了下来,赶紧用袖口擦掉,却被旁边的徒弟拍了下来,说要发去直播评论区。
授牌仪式结束后,文创展示会拉开帷幕。新开发的秋冬款荷染大衣掛在最显眼的位置,领口绣著细密的叶脉纹路;竹编茶具套装旁摆著荷酥礼盒,盒子封面是荷染的荷塘秋景;还有和文具品牌合作的新款笔记本,內页印著染布步骤图解。
“这个大衣我要了!“一位女士立刻付款,“比国际品牌的设计有味道,还带著非遗的温度。“旁边的文旅公司代表找到苏晚:“我们想开通'清溪非遗专线',每月两期,包食宿和体验课程,你看可行吗?“
苏晚刚点头,直播镜头就凑了过来。李萌举著话筒介绍:“大家看这款荷染围巾,是王婶带著徒弟们做的,每一条顏色都独一无二......“屏幕上的订单提示不停跳动,林晓忙著记录,手指都快跟不上了。
中午的庆功宴摆在民宿院子里,长桌上摆满了荷塘美食。荷叶包饭里加了新晒的莲子,清蒸鱼上铺著荷染布形状的萝卜片,连饮料杯都套著周师傅编的竹杯套。领导和专家们吃得讚不绝口,纷纷说要把清溪村的非遗故事写进调研报告。
席间,陈老师拉著苏晚说:“下个月有个省级非遗申报会,你们可以试试!像赤水竹编那样,从市级一步步做到国家级。“
苏晚眼睛一亮,立刻看向王婶和周师傅。王婶放下筷子,用力点头:“咱能行!我再教几个徒弟,把染布的老法子都传下去;周师傅你把竹编手艺也教给年轻人,咱联手把'荷绿染'做得更大。“
周师傅笑著举杯:“没问题!我那小孙子昨天还跟我学编竹蜻蜓呢,说不定將来就是竹编传承人。“
下午,游客们陆续开始体验活动。蓝染工坊里,王婶的徒弟正教大家扎染;竹编作坊里,周师傅带著孩子们编小篮子;厨房里,张婶的荷酥课程排起了长队。穿汉服的女生拿著刚染好的布料,开心地转圈:“等春天来,我要带著更多朋友来,看荷塘里的新荷!“
夕阳西下时,领导和专家们准备离开。临走前,刘教授递给苏晚一份合作协议:“年后我们的学生就来驻点,先开发春夏系列,爭取能和服饰品牌搞联名秀,像五指山的黎锦那样,让清溪荷韵走上更大的舞台。“
送走客人,苏晚站在村口的竹编屏风前。晚风拂过,嵌在里面的荷染布轻轻晃动,光影落在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周师傅走过来,手里拿著个小竹盒:“给你的,装非遗牌匾的盒子,我编了三天。“
竹盒上编著荷叶纹路,盖子內侧嵌著小块秋荷染布,上面绣著“荷韵新生“四个字。苏晚接过盒子,忽然看见荷塘里有几株新冒的嫩芽,在残荷间倔强地挺立著。
夜幕降临时,直播还在继续。李萌对著镜头说:“大家看,这是清溪村的夜晚,荷塘里有蛙鸣,蓝染工坊的灯还亮著......“镜头扫过蓝染工坊,王婶正和徒弟们调试新的染料;扫过竹编作坊,周师傅在改明年的新品草图;扫过民宿院子,张婶在教游客做荷酥的馅料。
苏晚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著手机里不断上涨的预约人数,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授牌仪式不是终点,而是清溪村非遗故事的新开篇。就像这秋后的荷塘,看似萧瑟,却在泥土里积蓄著力量,等到来年春天,定会绽放出更美的荷韵。
风从荷塘吹过来,带著荷叶的清香。苏晚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她拿出手机,给陈老师发了条信息:“陈老师,我们准备申报省级非遗了,还要建非遗研学基地,让更多人爱上'荷绿染'。“
发送成功的瞬间,远处的蓝染工坊传来一阵欢呼。苏晚抬头望去,只见染缸里的新染料泛起晶莹的光泽,在灯光下像一片浓缩的荷塘秋色。她知道,这片土地上的匠心与坚守,终將让荷韵在时光里不断生长,开出永不凋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