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村里的年轻人则在搭建临时工作棚。他们用粗竹杆搭起棚架,再把竹编的棚顶盖在上面,棚顶的缝隙里还夹著新鲜的荷叶,风一吹,荷叶就轻轻晃动,像一片小小的荷塘。“阿明,你看这棚架的柱子,要再扎牢一点,不然放作品的时候会倒。”一个年轻人一边用绳子绑著竹杆,一边说。阿明赶紧点头,拿起锤子,把固定竹杆的木桩往土里砸得更深:“放心吧,肯定扎牢。这工作棚不仅要放作品,还要让大家在里面做手作,得结实点才行。”
另一个年轻人则在往棚子四周掛蓝染布,蓝染布上印著荷的图案,风一吹,布就轻轻飘动,像荷塘里的荷在跳舞。“你看这蓝染布掛在这里,多好看,等国际展的时候,外国人一进棚子,就能看到咱们的竹编和蓝染,肯定会喜欢的。”他一边掛布,一边说。旁边的年轻人笑著点头:“是啊,咱们还要在棚子里摆一张竹编桌,到时候周师傅和王婶可以在里面现场做手作,让外国人看看咱们的手艺。”
傍晚的时候,许朗和苏晚带著刚修改好的展区布置方案回到了村里。他们把大家召集到荷塘边的空地上,铺开方案图,给大家讲解。“咱们的展区分为三个部分,”许朗指著方案图,“左边是手作展示区,摆上周师傅的竹编、王婶的蓝染和陈爷爷的木艺;中间是互动体验区,王婶可以在这里现场演示蓝染,陈爷爷可以教大家雕小木牌;右边是故事区,掛著咱们村手作的老照片和传承故事,还有那些老物件。”
苏晚补充道:“咱们还在展区的入口处摆了一个大大的荷灯,荷灯上印著『清溪荷韵』四个字,让外国人一进展区就能感受到咱们清溪村的荷塘氛围。展区里还会循环播放咱们拍的手作视频,让观眾更直观地看到咱们做手作的过程。”
大家围在方案图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討论著。周师傅指著手作展示区:“我觉得竹编可以摆在最前面,让大家一进展示区就能看到『清溪荷塘全景』。”王婶点点头:“我同意,蓝染可以摆在竹编旁边,顏色搭配起来也好看。”陈爷爷则笑著说:“互动体验区要摆两张小桌子,一张用来教雕小木牌,一张用来演示蓝染,这样观眾就不用等太久。”
许朗把大家的意见都记下来:“好,咱们就按照大家说的改。还有,组委会说下月初会派专人来村里检查咱们的准备情况,咱们得在这之前把所有作品都准备好,展区布置方案也要定下来。”
大家听了都干劲十足。张婶说:“放心吧,荷糕和荷叶包饭我肯定能按时做好,还会多做些荷蜜,装在竹编小罐里当伴手礼。”李嫂跟著说:“我帮张婶一起做,肯定不会耽误事。”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表示,会儘快把工作棚搭建好,把老物件都整理好。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大家才散去。荷塘里的荷灯又亮了起来,一盏盏浮在水面上,映著月光,像撒了一池的星星。周师傅还在竹编棚里忙碌,竹丝在他指尖翻飞,“清溪荷塘全景”竹编上的游船慢慢有了样子;王婶的蓝染工坊里,染好的蓝染布掛在竹竿上,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靛蓝光;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朵朵还在雕著小木牌,木屑落在蓝染布上,像撒了一层碎雪。
许朗和苏晚沿著荷塘边散步,看著村里忙碌的景象,心里满是暖意。“你看,大家都在为国际展努力,咱们一定能把清溪村的手作故事讲好。”苏晚轻声说。许朗点点头,看著荷塘里的荷灯:“是啊,这些手作里,藏著咱们清溪村的匠心和传承,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乡村的魅力。”
荷塘里的荷在月光下轻轻摇曳,荷风裹著淡淡的香,漫过整个清溪村。大家都知道,这次国际展不仅是一次展示手作的机会,更是一次传承的接力。从老匠人的坚守,到年轻人的加入,再到孩子们的热爱,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著清溪村的手作技艺。而这份坚守和热爱,就像荷塘里的荷灯,虽然微弱,却能照亮前行的路,让清溪村的手作,带著中国的匠心,走向更远的舞台。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周师傅就已经到了竹编棚。他今天要编“清溪荷塘全景”竹编上的最后一部分——荷塘边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在清溪村已经有几十年的歷史了,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是村里人的回忆。周师傅要把老槐树的每一根树枝、每一片叶子都编出来,让它在竹编上重现当年的样子。
他拿起一根粗竹丝,先编出树干的轮廓,树干要编得粗一些,还要用竹刀刻出树皮的纹路,看起来更真实。然后,他再用细竹丝编树枝,树枝要向四周散开,有的长,有的短,像真的树枝一样。最后,他用染过深绿的竹丝编树叶,树叶要一片一片地编,有的向上,有的向下,看起来生机勃勃。
阿杰来的时候,周师傅已经编好了树干和几根粗树枝。“周师傅,您起得真早啊!”阿杰一边放下手里的工具,一边说。周师傅笑了笑:“这老槐树是咱们村的標誌,得编好点,不能马虎。你帮我递一下细竹丝,要染过深绿的那种。”
阿杰赶紧递过细竹丝,看著周师傅编树叶。只见周师傅的手指灵活地翻动著,细竹丝在他手里像活了一样,一片片树叶慢慢在树枝上“长”了出来。“周师傅,您编的树叶真像,连叶脉都看得清。”阿杰忍不住讚嘆。周师傅点点头:“这树叶的叶脉得用最细的竹丝编,每一片树叶的叶脉都不一样,这样看起来才自然。”
就在竹编棚里师徒俩专注於老槐树的编织时,王婶也在蓝染工坊里忙碌著。她今天要染“荷乡十二时辰”的最后一块布——子时的布。子时的布要用深夜的露水和荷叶染,顏色要浅一些,还要在布上印上月亮和星星的图案,代表著深夜的荷塘。
王婶先把白布铺在木架上,然后用木刮板在布上印月亮和星星的图案。她的动作很熟练,每一笔都精准无误,月亮的轮廓圆润饱满,星星的边角清晰分明。印好图案后,她把白布放进染料缸里,染料缸里的染料是用深夜的露水和荷叶熬製的,顏色浅淡,像月光下的荷塘水。
“小雨,你记著,子时的布浸缸时间要短,只要半个时辰,不然顏色就深了。”王婶一边看著沙漏,一边对小雨说。小雨点点头,认真地记在本子上:“王婶,那晒布的时候呢?是不是也要选晚上?”王婶笑了笑:“晒布要选第二天早上的太阳,晒一个时辰,让布慢慢吸收阳光,顏色才会变得柔和。”
小雨看著染料缸里的白布,只见白布慢慢染上了一层浅淡的蓝色,像蒙上了一层月光。“王婶,这布染出来真好看,像深夜的荷塘一样。”小雨忍不住说。王婶点点头:“是啊,咱们的『荷乡十二时辰』,每一块布都代表著荷塘不同时间的样子,要让外国人一看,就知道咱们清溪村的荷塘有多美。”
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朵朵正在雕最后一个小木牌——老槐树的样子。她拿著刻刀,小心翼翼地雕著树干的纹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