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会议结束后,许朗和苏晚走在回工坊的路上。雪地里的脚印歪歪扭扭,远处的荷塘结著薄冰,偶尔有麻雀落在荷塘边的枯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你看,咱们村的冬天虽然安静,但大家都在为春天做准备。”苏晚笑著说,“等明年春天,荷塘开满荷,订单多了,游客来了,村里会更热闹。”
许朗握住她的手,掌心暖暖的:“是啊,现在蓝染、竹编、木艺都有了稳定的订单,旅游团也排到了明年三月,咱们的手作工坊越来越红火了。等春天,咱们再把村里的石板路修一修,把荷塘边的栏杆换了,让游客来了更舒服。”
两人正说著,就看到陈爷爷带著阿明和小婷在荷塘边散步。陈爷爷指著荷塘里的残荷,跟年轻人说:“明年春天,咱们在荷塘边种点垂柳,再搭个竹编小桥,游客来了能在桥上看荷,还能拍照,多好。”
阿明笑著说:“陈爷爷,等春天我跟您一起搭小桥,用咱们编竹篮的手艺,保证搭得又好看又结实。”
小婷也说:“我还想在小桥边种点,比如月季、蔷薇,春天开了,跟荷相映,肯定特別美。”
许朗和苏晚走过去,笑著加入他们的討论。夕阳把四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雪地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清溪村开始筹备年货。张婶的食品加工间里,堆满了刚做好的荷糕、莲子、腊鸡腊鸭;王婶的蓝染坊里,掛著刚染好的红底蓝布,是给村民做新衣服用的;周师傅的竹编坊里,编好了不少小灯笼,准备掛在村里的路上;陈爷爷的木艺坊里,刻好了一批小木勺,上面刻著“福”字,是给村里的孩子准备的小年礼物。
傍晚,村里的广播响了,通知大家晚上在村委会院子里吃小年饭。村民们纷纷带著自家做的菜赶来,院子里摆了十几张桌子,炭火盆烧得正旺,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著饭,聊著天,说著新年的期待。
“明年我要跟王婶学蓝染,爭取能自己染出好看的布。”村里的小姑娘小雨说。
“我要跟周爷爷学编竹编家具,以后咱们村的竹编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小宇说。
陈爷爷喝著酒,笑著说:“我明年要教更多年轻人做木艺,把咱们的木艺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的小木勺。”
许朗站起来,举起酒杯:“明年,咱们要让清溪村的手作走出县城,走向市里、省里;要让更多游客来咱们村,爱上这里的荷香和老手艺;要让每个村民都能靠老手艺赚钱,过上好日子!”
大家纷纷举杯,掌声和欢呼声在院子里迴荡。月光洒下来,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落在院子里的灯笼上,落在远处的荷塘上。
苏晚靠在许朗肩上,轻声说:“你看,咱们的清溪村,就像这冬天里的炭火,虽然外面冷,但心里暖,而且一直在为春天的绽放做准备。”
许朗点点头,目光望向荷塘的方向。他仿佛看到了明年春天,荷塘里荷绽放,游客们在荷塘边散步,手作工坊里大家忙碌的身影,村里的笑声和手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满是幸福的味道。
他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藏在荷香里的老手艺,会在春天里焕发出更美的光彩,而他们,会一直在这里,守护著这份美好,把清溪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