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清溪荷韵·第300章 集市初绽聚人气,荷乡新韵引客来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越过清溪村的山头,荷塘里的荷叶就缀满了晶莹的露珠,风一吹,水珠滚落在水面,溅起细碎的涟漪。村口的老槐树下已经热闹起来,几个村民正合力搭著木架,木架上掛著红底黄字的横幅——“清溪村手作集市”,字体是村里的老秀才写的,笔锋圆润,透著股乡土的温润。
许朗踩著露水走过来时,张叔正踮著脚往木架上绑彩带,见他来了,连忙招呼:“许朗,你来得正好!这彩带顏色够不够亮?要不要再添点荷纹的掛饰?”
“够亮了,再掛些荷纹掛饰更应景。”许朗伸手接过张叔递来的绳子,帮著调整横幅的位置,“苏晚说她去荷塘边摘新鲜的荷叶了,等会儿铺在摊位上,既好看又能衬著手工艺品。”
说话间,苏晚抱著一筐荷叶快步走来,额头上沾著薄汗:“刚挑了最嫩的荷叶,铺在布上还能吸潮气,客人买走手工品也不用担心受潮。对了,王婶和周师傅已经把蓝染布、竹编篮搬到集市这边了,就等咱们把摊位摆好。”
两人跟著苏晚往集市方向走,只见村头的空地上已经支起了十几张木桌,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忙碌著:李婶把自家种的西红柿、黄瓜摆得整整齐齐,还在旁边放了一小篮刚摘的草莓当试吃;陈爷爷的孙子抱著一摞小木勺,那是陈爷爷用老木料雕的,勺柄上刻著小小的荷叶纹;就连平时不爱出门的赵奶奶,也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桌旁,手里拿著针线缝布偶,布偶的模样是荷塘里的小青蛙,憨態可掬。
“许朗,你快看看我这蓝染布怎么摆才好看!”王婶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她面前的桌子上堆著各色蓝染布料,有手帕、围巾,还有刚做出来的蓝染连衣裙,布料上的纹有荷、蜻蜓,还有清溪村的石板路,都是她这几天特意设计的。
许朗走过去,拿起一块蓝染围巾在衣架上掛好:“王婶,您可以把同款的手帕和围巾搭著摆,再把连衣裙掛在最显眼的地方,客人一眼就能看到。对了,苏晚拍的您染布的照片,也可以列印出来贴在旁边,客人知道这是手工做的,肯定更愿意买。”
王婶一听就乐了:“还是你想得周到!我这就去找苏晚要照片。”说著就快步去找苏晚,路过周师傅的摊位时,还不忘停下来帮他整理竹编篮——周师傅的摊位上摆著大小不一的竹编品,小的有竹编掛件、竹编笔筒,大的有竹编菜篮、竹编收纳筐,最特別的是一个竹编荷灯,灯架是用细竹条编的,外面蒙著半透明的纱布,里面放个小灯珠就能亮。
“周师傅,您这荷灯做得真精致!”许朗拿起荷灯仔细看,竹条之间的缝隙均匀,连瓣的弧度都恰到好处。
周师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脸上带著笑:“这是我琢磨了好几天才编出来的,想著晚上点亮了好看,客人买回去也能当装饰。昨天还有个城里来的姑娘说,要是能多做几个,她想带回去给朋友当礼物呢。”
正说著,远处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几辆旅游大巴缓缓停在村口,下来一群游客,有的背著相机,有的推著婴儿车,还有的手里拿著清溪村的旅游攻略,显然是特意来赶集市的。
“客人来了!”苏晚笑著迎上去,手里拿著一叠集市指南,指南上画著各个摊位的位置,还有体验项目的介绍,“大家好,欢迎来到清溪村手作集市!这边有手工蓝染、竹编,还有农家自种的蔬菜,大家可以慢慢逛,有喜欢的都可以试玩、试吃。”
游客们一听就兴奋起来,纷纷跟著苏晚往集市走。第一个被吸引的是王婶的蓝染摊位,一个穿碎裙的姑娘拿起蓝染连衣裙在身上比了比,眼睛亮晶晶的:“阿姨,这裙子是您自己染的吗?顏色真好看,纹也特別。”
王婶连忙点头:“是啊,这布是我用蓝草泡的染液染的,纹也是我一笔一笔画的,整个清溪村就这一件,你要是喜欢,我再给你便宜点。”
姑娘一听更高兴了,当即就付了钱,还让同行的朋友帮她拍了张照,说要发朋友圈推荐给更多人。旁边的游客见了,也纷纷围过来挑选蓝染品,有的买手帕当伴手礼,有的买围巾给家人,不一会儿,王婶摊位上的蓝染布就少了大半。
周师傅的摊位也很快热闹起来,几个小朋友围著竹编荷灯不肯走,拉著家长的手说要买下。周师傅索性拿出几根细竹条,现场教小朋友编简单的竹编掛件:“来,小朋友,咱们先把竹条弯成圆形,再用细线绕一圈,像这样……”小朋友们学得认真,虽然编出来的掛件歪歪扭扭,但每个人都笑得格外开心,家长们则在一旁拍照,嘴里不停夸周师傅有耐心。
陈爷爷的摊位前也围了不少人,大家拿著小木勺看,听陈爷爷讲木勺的木料是从百年老槐树上锯下来的,雕纹时要顺著木纹走,不然木料容易裂。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拿起一把木勺,轻轻摸了摸勺柄上的荷叶纹:“老先生,您这手艺是祖传的吧?现在能做这种手工木勺的人可不多了。”
陈爷爷点点头,眼里带著自豪:“我爷爷就是做木工的,我小时候跟著他学,这手艺做了几十年了。之前村里没人喜欢,我还以为要失传了,没想到现在这么多人喜欢,我心里高兴啊。”说著,他拿起一把小木勺递给老先生:“这把勺您拿著,算是我送给您的,您要是喜欢,下次再来看看。”
老先生连忙推辞,最后还是在陈爷爷的坚持下收下了,还当场买了两把木勺,说要带回去给儿子和孙子用。
张婶的“农家厨房”体验区也排起了长队,游客们等著体验做农家菜。张婶繫著围裙,站在灶台前教大家炒青菜:“炒青菜要大火快炒,油不用放太多,不然就腻了,快出锅的时候放点盐和蒜末,香味就出来了。”一个年轻妈妈跟著学,虽然刚开始把青菜炒得有点焦,但在张婶的指导下,第二次就炒得色香味俱全,她的儿子吃著妈妈炒的青菜,连连说“好吃”,逗得周围的人都笑了。
许朗和苏晚也没閒著,许朗帮著维持秩序,给游客介绍各个摊位的特色;苏晚则拿著相机,抓拍游客们的笑脸,有的游客在挑选手工艺品,有的在跟著村民学做手工,还有的在荷塘边拍照,每一张照片里都透著热闹和温馨。
中午的时候,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许朗索性在空地上支起了几张桌子,让游客们可以坐下来休息,还让村民们煮了荷叶粥、玉米糊当午饭。荷叶粥是用新鲜的荷叶和大米煮的,清香扑鼻,游客们喝著粥,吃著村民们做的葱油饼、滷蛋,都说这是“最地道的乡村味道”。
“许朗,你看那边!”苏晚忽然拉了拉许朗的胳膊,指著村口的方向。许朗望过去,只见几个穿著汉服的姑娘正往集市走,她们的衣服上绣著荷纹,手里拿著团扇,走在石板路上,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这是之前联繫的汉服社团,她们说想来清溪村拍汉服写真,正好赶上咱们的集市。”苏晚笑著说,“我跟她们说了,下午可以在荷塘边拍,还能让王婶给她们做蓝染的配饰,肯定好看。”
果然,汉服姑娘们一到集市就被王婶的蓝染摊位吸引了,她们拿起蓝染髮带、蓝染披风在身上比划,王婶还特意拿出一块刚染好的蓝染布料,说可以给她们做汉服的衬里,顏色和她们的汉服正好搭配。姑娘们高兴得不得了,当场就定了好几件蓝染配饰,还约好下午一起去荷塘边拍照。
下午的荷塘边格外热闹,汉服姑娘们穿著漂亮的汉服,戴著蓝染髮带,手里拿著周师傅做的竹编荷灯,在荷叶间穿梭拍照。阳光透过荷叶洒在她们身上,光影斑驳,美得像一幅水墨画。不少游客也跟著拍照,有的还拿出手机直播,直播间里的网友纷纷问“这是哪里”“怎么去”,苏晚在一旁適时地介绍清溪村的体验项目和集市时间,不少网友都说“下次一定要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