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清溪荷韵·第296章 老房寻踪忆往昔,厨间学艺品乡味

三月六日的晨光刚漫过荷塘,清溪村就热闹起来。民宿的窗户次第推开,学生们揉著眼睛走出房门,鼻尖最先捕捉到的,是农家乐飘来的葱油香——张婶正忙著烙葱油饼,金黄的饼皮裹著翠绿的葱,咬一口酥脆掉渣,配著温热的豆浆,成了最地道的乡村早餐。

“今天咱们的第一站是老房区,”刘老师拿著研学手册,站在院子里召集学生,“村里的陈爷爷会带咱们探访百年老房,听他讲老房子里的故事,大家记得多提问、多记录,把老清溪的记忆装进手册里。”

学生们跟著许朗往老房区走,石板路两旁的老房子青砖黛瓦,墙根处长著青苔,门框上还留著几十年前的春联残痕。陈爷爷已经拄著拐杖在村口等著,他穿著藏青色的对襟衫,头髮白却精神矍鑠,看见孩子们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跟我来,我带你们看村里最老的房子。”

陈爷爷带大家走进一栋掛著“耕读传家”木牌的老房,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带著木香的凉意扑面而来。堂屋里摆著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桌腿上刻著模糊的纹,墙角立著一个掉漆的木柜,柜门上贴著泛黄的年画。“这房子有一百二十年了,是我太爷爷盖的,”陈爷爷指著房梁,“你们看这房梁,用的是后山的楠木,当年请了三个木匠,了半年才做好。”

学生们围著八仙桌,好奇地摸来摸去。“陈爷爷,这桌子上的纹是做什么用的呀?”一个女生指著桌角的莲纹问道。陈爷爷笑著说:“这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以前的人盖房、做家具,都要刻上吉祥图案,图个好兆头。我小时候,全家人就围著这张桌子吃饭,我爹还在这教我识字呢。”

他又带大家走进西厢房,房间里摆著一张老旧的书桌,桌上放著一盏煤油灯,旁边堆著几本泛黄的课本。“这是我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陈爷爷拿起煤油灯,眼神里满是怀念,“那时候没有电灯,晚上就靠这盏煤油灯看书,灯芯要剪得短短的,不然油烧得太快。现在好了,村里都通了电灯,孩子们读书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学生们听得入了迷,有的拿出手机拍照,有的在研学手册上飞快地记著。“陈爷爷,以前村里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问道。陈爷爷坐在门槛上,给大家讲起了过去的日子:“以前村里没有公路,买东西要走十几里山路;没有自来水,要去荷塘边挑水;冬天没有暖气,就靠烧柴火取暖。现在不一样了,公路修到了村口,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冬天还有空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从老房出来,陈爷爷又带大家去看村里的老井。老井在荷塘边,井口用青石板围著,井沿上有一道道深深的绳痕。“这口井有几十年了,以前全村人都喝这口井的水,”陈爷爷说,“夏天的时候,井水特別凉,把西瓜放在井里泡一会儿,吃起来比冰过的还甜。现在虽然有了自来水,但还是有人来这打水,说这井水甜。”

学生们围著老井,好奇地往井里看,井水清澈见底,能看见自己的倒影。“我好想尝尝这井水是什么味道,”一个男生说。许朗笑著拿来一个水桶,打了一桶井水,给每个学生倒了一杯。学生们尝了尝,纷纷说:“真甜啊!比矿泉水还好喝!”

离开老房区,已经是上午十点。大家回到农家乐,张婶已经准备好了做农家菜的食材:新鲜的青菜、刚从荷塘捞上来的鯽鱼、老王熏的腊肉,还有自己磨的豆腐。“今天教大家做两道菜,”张婶系上围裙,笑著说,“一道是腊味炒青椒,一道是茶油青菜,都是咱们清溪村的家常菜,简单又好吃。”

学生们分成两组,围在灶台边。张婶先教大家做腊味炒青椒:“首先,把腊肉切成薄片,青椒切成丝;然后,锅里放少许茶油,油热后放入腊肉,炒出油脂;最后,放入青椒丝,加少许盐,翻炒均匀就能出锅了。”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腊肉在锅里滋滋作响,油脂慢慢渗出来,香味很快就飘满了厨房。学生们看得眼馋,纷纷拿起锅铲,尝试自己炒菜。有的学生把腊肉炒糊了,有的把青椒炒老了,但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原来炒菜这么难啊,”一个女生看著自己炒的菜,笑著说,“以前总觉得妈妈炒菜很容易,今天才知道,妈妈有多辛苦。”

接著,张婶教大家做茶油青菜。“炒青菜要用茶油,”张婶说,“茶油炒的青菜又香又嫩,还不容易发黄。先把青菜洗乾净,沥乾水分;锅里放適量茶油,油热后放入青菜,快速翻炒;加少许盐,炒到青菜变软就能出锅了。”

学生们认真地学著,有的负责洗菜,有的负责翻炒,分工合作。很快,一盘盘茶油青菜就做好了,翠绿的青菜裹著茶油,看起来格外有食慾。“我要尝尝自己炒的菜,”一个男生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青菜,“真好吃!比我妈妈炒的还好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