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我昨天尝过荷酱,甜度刚好,不腻。”苏晚笑著说,“不过得准备些无的豆浆,之前旅行社说有两位游客不喝含的饮品。还有,早餐的餐具要用咱们的竹编餐盘,再摆上一朵新鲜的荷当装饰,既好看又有特色。”
张婶一一记下,拍著胸脯保证:“你们放心,肯定让游客吃得舒心、住得舒心。”
从民宿出来,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许朗和苏晚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接到了刘叔的电话,说荷塘里的荷採摘出了点问题。两人赶紧往荷塘边跑,远远就看见刘叔站在荷塘埂上,眉头紧锁地看著荷塘里的情况,旁边还站著几个採摘荷的村民。
“刘叔,怎么了?”许朗跑过去,顺著刘叔的目光看向荷塘。只见荷塘里有几片区域的荷,瓣有些发黄,看起来像是缺水了。
“昨天晚上没下雨,今天太阳又大,荷塘里的水位降了不少,有些荷就蔫了。”刘叔指著发黄的荷,“要是再不下雨,再过两天,这些荷就没法用来做食材和装饰了。游客来的时候,要是看到荷塘里有蔫掉的荷,印象肯定不好。”
苏晚蹲下身,摸了摸荷塘里的水,確实比平时浅了不少。“那咱们能不能从村里的蓄水池引水过来?”她记得村里有个蓄水池,平时用来灌溉农田,里面的水量应该够。
“我已经让人去看了,蓄水池的水也不多了。”刘叔嘆了口气,“这几天忙著筹备接待,没顾上蓄水池的蓄水,现在只能盼著赶紧下雨。”
许朗抬头看了看天,天空中飘著几朵云,但看起来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不能只等下雨,得想个办法。”他想了想,“我记得县里有个农业技术站,他们有灌溉用的抽水泵,能从附近的河里抽水。我现在就给农业技术站打电话,让他们派个人来,看看能不能用抽水泵给荷塘补水。”
说著,许朗掏出手机,拨通了农业技术站的电话。电话里,技术站的工作人员说下午就能派技术员过来,带著抽水泵和水管,帮著给荷塘补水。“太好了,这样就能解决水位的问题了。”刘叔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我再让村民们多留意荷塘的情况,每隔两个小时检查一次水位,確保荷都是新鲜的。”
解决了荷塘的问题,许朗和苏晚才终於有空去吃午饭。两人在村里的小饭馆点了两碗荷面,刚吃了两口,就看见小李背著一个大画板,匆匆忙忙地从饭馆门口经过,脸上还带著几分著急。
“小李,你这是要去哪儿?”苏晚喊住他。
小李停下脚步,手里还拿著一张剪纸图案,喘著气说:“许哥,苏姐,我正要去找你们呢。昨天试了用英文写剪纸的说明,结果写得太复杂,怕游客看不懂。我想重新设计个英文说明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比如画个小荷,旁边写『lotus』,再標註寓意,但我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想让你们帮著看看。”
许朗接过小李手里的剪纸图案和英文说明,仔细看了看。之前的英文说明確实太长,里面还提到了“剪纸技艺的歷史”,游客可能没耐心看完。“你的想法没问题,图文结合更直观。”他指著说明上的“和睦”翻译,“『和睦』翻译成『harmony』就好,不用加太多解释,再配个小图標,比如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游客一看就懂。另外,说明牌的顏色要用浅绿色,和荷塘的顏色呼应,再在边缘剪个荷的形状,这样更精致。”
小李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在画板上画起了说明牌的草图:“我现在就去做,爭取今天下午就能把说明牌做好,掛到非遗展演区去。”
看著小李匆匆离开的背影,苏晚笑著说:“咱们这几天,真是从早忙到晚,一会儿这个问题,一会儿那个问题,但每次解决完,心里都特別踏实。”
许朗也笑了,喝了一口荷面里的汤,清甜的荷香在嘴里散开。“可不是嘛,虽然忙,但看著准备工作一点点推进,离游客来的日子越来越近,就觉得所有的忙都值得。等游客来了,看到他们喜欢清溪村的荷、喜欢咱们的非遗技艺、喜欢这里的生活,咱们之前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
吃完午饭,许朗和苏晚又去了非遗展演区。小李已经开始做英文说明牌了,他把浅绿色的纸板剪成荷形状,再用彩笔在上面画荷图案,旁边写上英文翻译和寓意,看起来既可爱又清晰。“许哥,你看这样行不行?”小李拿起做好的一个说明牌,递给许朗。
许朗接过说明牌,仔细看了看:“没问题,这样游客肯定能看懂。对了,要在说明牌旁边放个小篮子,里面装些剪好的小荷剪纸,免费送给游客当纪念,让他们能把清溪村的剪纸带回家。”
小李点点头,立刻去准备小剪纸。展演区里,其他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展示剪纸作品的架子已经搭好,上面掛著小李和张老师之前剪的荷图案,有单朵的荷,有荷塘月色,还有带著村民生活场景的剪纸;旁边的桌子上,放著剪好的红纸和剪刀,等著游客来体验。
傍晚的时候,农业技术站的技术员带著抽水泵和水管来了。村民们也赶来帮忙,有的扛水管,有的接电线,有的在荷塘埂上挖沟,好让水管能延伸到荷塘里。隨著抽水泵的启动,清澈的河水顺著水管流进荷塘,荷塘里的水位慢慢上升,那些原本有些蔫的荷,似乎也慢慢挺直了腰杆。
刘叔站在荷塘边,看著水位一点点上升,脸上露出了笑容。“等水位够了,再给荷施点有机肥,保证游客来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盛开的荷。”他转头对许朗说,“许书记,你放心,荷塘这边我肯定盯紧了,不会出问题。”
许朗看著荷塘里的荷,又看了看旁边忙碌的村民,心里充满了温暖。从筹备文化节到现在,遇到了不少波折,但每次遇到问题,总有村民们一起帮忙,有县里的支持,有像李师傅这样的传承人指导,还有苏晚、王师傅、晓梅、小李他们一起努力,这些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荷塘上,荷被染成了金黄色,看起来格外美丽。许朗和苏晚並肩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晚风拂过,带来阵阵荷香,还有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还有九天,游客就要来了。”苏晚轻声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嗯,九天。”许朗点点头,目光坚定,“咱们再加把劲,把最后几天的准备工作做好,让游客们在清溪村玩得开心,让他们记住这里的荷、这里的非遗、这里的人情味。说不定,他们回去之后,还会介绍更多朋友来清溪村,让『清溪荷韵』的名字,传得更远。”
苏晚笑著点头,晚风把她的头髮吹到耳边,她抬手把头髮別到耳后,看向荷塘里的荷。月光已经悄悄爬上天空,洒在荷塘上,荷在夜色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即將到来的欧洲游客,提前准备著一场美丽的相遇。而清溪村的人们,也在夜色中继续忙碌著,用最真诚的心意,迎接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期待著“清溪荷韵”能在欧洲游客的心中,留下一抹难忘的荷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