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50章 荷宴前夕忙筹备,邻里齐心暖人心
苏晚提著食盒刚走出厨房,就见许朗从池塘边回来,她连忙迎上去:“许朗哥,池塘边的进度怎么样?张叔说什么时候能铺完木板?”
许朗接过她手里的食盒,指尖触到食盒的温热,笑著说:“张叔说今天中午就能装完栏杆,下午铺木板,明天洒上松针就全好了。你这食盒里装的是什么?闻著香香的。”
“是张奶奶刚做好的荷糕样品,我想著拿给周先生和竹编坊的伙计们尝尝,让他们提提意见,要是味道不合適,还能再改。”苏晚说著,掀开食盒盖子,里面整齐地摆著十块荷糕,米白色的糕体上印著淡粉色的荷纹,还撒了些切碎的荷瓣,看起来精致又诱人。
许朗拿起一块咬了口,软糯的糕体在嘴里化开,带著淡淡的荷香和清甜,一点都不腻,他点头道:“味道正好,比上次的样品更软些,老人小孩都能吃。咱们先去学堂送几块给周先生和孩子们,再去竹编坊给傻柱他们尝尝。”
两人提著食盒往学堂走,刚到学堂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歌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歌声整齐又响亮,带著孩子特有的稚嫩,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周先生正站在讲台上,跟著孩子们一起唱,见许朗和苏晚进来,连忙停下:“许东家,苏姑娘,你们怎么来了?”
“周先生,我们来送些荷糕样品,您和孩子们尝尝味道。”苏晚把食盒递过去,拿出几块荷糕放在盘子里,“要是觉得甜了或淡了,跟我们说,张奶奶再调整。”
孩子们看到荷糕,眼睛都亮了,纷纷围过来,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拿,只是眼巴巴地看著周先生。周先生笑著说:“既然是苏姑娘和许东家送的,大家就尝尝吧,记得吃完要好好排练节目,不能辜负他们的心意。”
孩子们齐声应了声“好”,才小心翼翼地拿起荷糕,小口小口地吃著。丫丫坐在第一排,手里拿著荷糕,先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她抬头对苏晚说:“苏姐姐,这个荷糕真好吃,比我娘做的米糕还甜。”
苏晚走过去,摸了摸丫丫的头:“喜欢就多吃点,赏荷宴当天,还有更多好吃的。你们排练得怎么样了?《三字经》的歌和《爱莲说》的顺口溜,都记熟了吗?”
丫丫用力点头,放下荷糕,站起身大声背道:“水上生莲,中通外直呀;不沾泥和沙,香远人人夸……”背得又快又准,没有一点卡顿。其他孩子见了,也纷纷放下荷糕,跟著一起背,声音响亮得能传到学堂外面。
周先生看著孩子们认真的模样,笑著对许朗和苏晚说:“多亏了小石头编的顺口溜,现在每个孩子都背得滚瓜烂熟,唱歌也越来越齐,赏荷宴当天肯定能让客人们喜欢。”
许朗和苏晚听了,都放下心来。两人在学堂待了一会儿,看著孩子们吃完荷糕继续排练,才提著食盒往竹编坊走。
刚到竹编坊,就看到傻柱和几个后生围在院子里,手里拿著竹条,正在编荷包。林铁柱也在一旁帮忙,手里拿著一个快编好的荷包,正仔细地调整竹条的鬆紧。
“傻柱,林大哥,快尝尝荷糕。”苏晚把食盒放在石桌上,拿出几块荷糕递给他们,“张奶奶刚做的,你们尝尝味道怎么样。”
傻柱放下手里的竹条,拿起一块荷糕就咬了一大口,嘴里含糊地说:“好吃!比上次的更软,荷香味也更浓。苏姑娘,赏荷宴当天,能不能多做些?我想给我娘带几块回去。”
“放心吧,肯定让你娘吃够。”苏晚笑著说,“你们的荷包编得怎么样了?够不够五十个?”
林铁柱放下荷包,擦了擦手上的竹屑:“已经编了四十个了,剩下的十个,今天下午就能编完。我们还在荷包里装了晒乾的荷,闻著特別香,客人们肯定喜欢。”
许朗拿起一个荷包,打开看了看,里面的干荷是浅粉色的,还带著淡淡的清香,他点头道:“做得好,既实用又有特色。对了,竹扇的扇面题完了吗?我刚才来的时候,看到周先生在题字。”
傻柱连忙指著墙角的竹筐:“题完了!二十把竹扇都题好字了,我刚才看了,周先生写的字真好看,有写『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还有写『映日荷別样红』的,每把扇面上的诗都不一样。”
许朗走到竹筐边,拿起一把竹扇,扇面上的字跡苍劲有力,竹扇的竹条打磨得光滑圆润,扇起来风很轻柔,他满意地说:“確实不错,这竹扇送客人,既实用又有文化味。你们继续忙,我们去客栈看看张奶奶的进度。”
两人离开竹编坊,往客栈走。刚走到客栈门口,就看到张奶奶带著两个妇人从厨房里出来,手里端著一盆刚做好的荷酥,金黄色的酥皮层层叠叠,像绽放的荷,还冒著淡淡的热气。
“张奶奶,荷酥做好了?”苏晚迎上去,看著盆里的荷酥,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张奶奶笑著点头:“刚做好的,还热乎著呢,你们快尝尝。这次的酥皮我多加了层油,更脆了,馅料也减了点,免得太腻。”
许朗拿起一块荷酥,轻轻咬了口,酥皮“咔嚓”一声碎在嘴里,里面的荷馅带著清甜,一点都不腻,他讚嘆道:“好吃!比上次的更脆,馅料也正好。赏荷宴当天,就按这个味道做。”
张奶奶听了,脸上露出笑容:“那就好,我还担心味道不合適呢。今天下午我再做些绿豆汤,冰镇一下,客人们天热喝著也凉快。对了,许东家,苏姑娘,赏荷宴当天要请戏班子,戏班子什么时候到?我好准备他们的饭。”
许朗想了想:“戏班子明天早上到,大概有十个人,您多准备些饭菜就行,不用太复杂。他们说会提前来搭戏台,戏台就搭在池塘边的空地上,正好对著木桥,客人们坐在木桥上就能看戏。”
张奶奶点点头:“我知道了,明天一早我就多买些菜,保证让戏班子的人吃好。”
两人和张奶奶聊了会儿,又去了绣坊。晓梅和几个绣娘正坐在院子里绣桌布,粉色的荷纹布铺在石桌上,晓梅手里拿著针线,正在绣荷的瓣,丝线在她手里穿梭,很快,一片粉嫩的荷瓣就绣好了。
“晓梅,桌布绣得怎么样了?”苏晚走过去,看著桌布上的荷,瓣用的是渐变色的丝线,从浅粉到深粉,过渡得自然又好看,茎和荷叶用的是墨绿色的丝线,还绣了几只蜻蜓停在荷叶上,看起来栩栩如生。
晓梅放下针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已经绣好三块了,剩下的十块,明天就能绣完。您看这蜻蜓,我用了金线绣翅膀,在太阳底下看,还会反光呢。”
苏晚凑近看了看,蜻蜓的翅膀上果然有淡淡的金光,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像真的蜻蜓翅膀一样,她讚嘆道:“真好看!晓梅,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珠和帕子都准备好了吗?明天就能装盒了。”
“都准备好了!”晓梅指著旁边的竹筐,“帕子已经绣好了四十块,二十块並蒂莲的,二十块单朵荷的,珠也都放在盒子里了,明天一早就能把帕子和珠装在一起,送给客人。”
许朗看著绣娘们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桌上精致的桌布和帕子,笑著说:“辛苦你们了,赏荷宴结束后,我给你们每人加半个月的工钱,就当是奖金。”
绣娘们听了,都高兴地笑了起来,手里的针线也更快了。晓梅连忙说:“不用不用,许东家,我们能为赏荷宴出份力,已经很开心了,不用加钱。”
“应该的,你们这么辛苦,加些工钱是应该的。”许朗说著,转头对苏晚说,“咱们再去池塘边看看张叔他们,要是木板铺完了,就把桌布和桌子搬过去,提前摆好。”
两人离开绣坊,往池塘边走。刚到池塘边,就看到张叔带著几个村民正在铺木板,木桥的栏杆已经装好了,深棕色的栏杆看起来结实又好看,几个村民正扛著木板往桥上走,木板是浅棕色的,上面还带著淡淡的木头香。
“张叔,栏杆装完了?”许朗走过去,看著桥上的栏杆,用手推了推,结实得很,没有一点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