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周先生感激地说:“真是太谢谢许东家了。有了新教室和新桌椅,孩子们就能在更好的环境里读书了;成人夜校开了课,村里的大人也能认字算帐了,以后大家做生意、看帐本,就不用再求人了。”
苏晚从学堂出来,直接去了竹编坊。此时建业正带著后生们,在院子里劈竹料,看到苏晚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斧头:“晚晚,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苏晚把南京客商的订单递给建业:“许朗哥让我把这个给你,南京的客商订了五十个竹编篮子,三十匹绣品,不过绣品是晓梅那边的,你这边主要是五十个竹编篮子,下个月取货。另外,柳掌柜订的两百套马具和两百个马鞍垫,许朗哥让你多准备些竹料,別耽误了交货。”
建业接过订单,看了看:“放心吧,五十个竹编篮子,三天就能做好;马具和马鞍垫,现在已经编好三十多套了,竹料也备得差不多了,月底前肯定能交齐。对了,傻柱昨天编了个竹编小兔子,给小豆子送去了,小豆子喜欢得不行,还让傻柱再编个小老虎,傻柱今天一早就开始编了。”
苏晚笑著说:“傻柱心思细,编出来的小玩意儿就是好看。许朗哥说,以后让傻柱多编些小玩意儿,比如竹蜻蜓、小竹船、小动物,既能当礼物送给客商,也能卖给来客栈的客人,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建业点点头:“好啊!傻柱也愿意编,昨天还跟我说,想编些竹编的小篮子,给孩子们装文具,我已经让他试试了,编好了先给孩子们用,要是大家喜欢,就多编些。”
从竹编坊出来,苏晚又去了绣坊。晓梅正坐在绣架前,给一匹云锦缎绣荷,看到苏晚来,连忙放下手里的绣针:“晚晚,你来了,是不是有新的订单?”
苏晚把南京客商的订单递给晓梅:“是啊,南京的客商订了三十匹绣品,主要是兰纹和梅纹,下个月取货。另外,柳掌柜订的两百匹绣品,许朗哥让你再招几个绣娘,人手不够的话,就跟村里的妇人说说,管吃管住,每月还有工钱。”
晓梅接过订单,看了看:“三十匹绣品,加上柳掌柜的两百匹,一共两百三十匹,现在绣坊里有二十五个绣娘,要是再招五个,凑够三十个,一个月肯定能完成。我今天就去村里跟妇人说说,应该有不少人愿意来。”
苏晚笑著说:“那就好,你儘快招,別耽误了交货。对了,许朗哥让我跟你说,客栈新房间的门帘,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跟我说,咱们再想办法。”
晓梅说道:“放心吧,不耽误。我已经让几个手艺好的绣娘,专门负责绣门帘,现在已经绣好五块了,下个月肯定能全部绣好,不耽误客栈扩建完工。”
从绣坊出来,苏晚回到了客栈。许朗正好从镇上回来,手里提著一个布包,里面装著周先生要的顏料和毛笔。“晚晚,你回来啦!顏料和毛笔都买好了,你明天给周先生送过去。”许朗把布包递给苏晚,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这是镇上张记点心铺的芝麻,你最爱吃的,给你买了些。”
苏晚接过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金黄色的芝麻,散发出甜甜的香气。她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带著芝麻的香味:“许朗哥,你真好!”
许朗笑著摸了摸她的头:“跟我还客气什么。对了,我今天去镇上,顺便跟水泥商订了些水泥,让他后天送过来,修路的工地那边等著用。另外,我还跟镇上的木匠订了些木料,用来做客栈新房间的门窗,过几天就能送来。”
苏晚点点头:“太好了!客栈扩建工程顺利,咱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真是太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变得更加忙碌了。绣坊里,新招的五个绣娘已经到位,晓梅正带著她们熟悉绣活,从穿针引线开始,一点点教她们;竹编坊里,建业带著后生们,加快了马具和马鞍垫的编织速度,傻柱则在一旁,认真地编著竹编小玩意儿,桌子上已经摆了十几个竹蜻蜓和小竹船;客栈的扩建工地上,仇先生带著工匠们,正在挖池塘,沈文轩也来了,正跟仇先生討论假山石的摆放位置;学堂里,周先生带著孩子们,把旧教室里的新桌椅搬到了新教室,小石头则拿著许朗买的顏料,在新教室的墙上画著草稿,打算画一幅清溪村的山水画。
这天下午,许朗正在客栈的大堂里,跟帐房先生核对帐目,突然看到小二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许东家,不好了!村外的修路工地,突然下起了大雨,工棚漏雨了,工匠们的行李都湿了!”
许朗心里一紧,连忙放下手里的帐本:“快,带我去看看!”
他跟著小二,快步向村外的修路工地跑去。此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路上全是泥水,许朗的鞋子很快就湿透了。来到工地,只见几个工棚的屋顶都在漏雨,工匠们正忙著把行李搬到不漏雨的角落,赵工头则拿著塑料布,想把漏雨的地方盖住,却怎么也盖不住。
“赵工头,怎么样了?工匠们没事吧?”许朗快步走过去,大声问道。
赵工头看到许朗来,连忙说道:“许东家,工匠们没事,就是行李湿了,有些衣服和被褥都湿透了,晚上没法睡了。”
许朗看了看漏雨的工棚,又看了看浑身湿透的工匠们,心里很是愧疚:“都怪我,没提前检查工棚的屋顶,让大家受委屈了。赵工头,你让工匠们收拾一下,先去客栈住,客栈还有空房间,让大家先住下,等雨停了,再修工棚。”
赵工头惊讶地说:“许东家,这怎么好意思啊?客栈的房间是给客人住的,我们住进去,会不会影响客人?”
许朗摇摇头:“不影响,客栈还有十几个空房间,足够工匠们住了。大家冒著大雨修路,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让大家住漏雨的工棚。快,让大家收拾东西,跟我去客栈。”
赵工头感动地说:“许东家,真是太谢谢您了!我这就让大家收拾东西。”
许朗又对小二说:“你快回客栈,让厨房烧些姜枣茶,再准备些热乎的饭菜,让工匠们到了就能喝上热茶,吃上热饭。”小二应了一声,快步跑回了客栈。
很快,工匠们收拾好东西,跟著许朗向客栈走去。虽然雨还在下,但大家的心里却暖暖的,脸上都露出了感动的笑容。
来到客栈,苏晚已经带著伙计们,在大堂里等著了。看到工匠们进来,连忙说道:“大家快进来,把湿衣服换下来,我已经让伙计们把房间准备好了,每个房间都有炭火盆,暖和得很。”
伙计们连忙把工匠们带到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放著一个炭火盆,火正旺,旁边还放著乾净的毛巾和热水。工匠们换好衣服,来到大堂,只见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热乎的饭菜,有红烧肉、炒青菜、鸡蛋汤,还有刚蒸好的馒头,旁边还放著一壶姜枣茶。
“大家快吃吧,都是热乎的,吃完了暖暖身子。”许朗笑著说。
工匠们纷纷坐下,拿起筷子,吃了起来。赵工头端起一杯姜枣茶,喝了一口,暖和的茶水顺著喉咙滑下去,浑身都舒服了。他看著许朗,感激地说:“许东家,您真是个好人!跟著您干活,我们心里踏实。您放心,等雨停了,我们肯定加班加点,把耽误的工期补回来,保证按时把路修好。”
许朗笑著说:“大家不用著急,安全第一。雨停了再慢慢修,不用赶工期。”
吃完晚饭,雨已经小了很多。工匠们回到房间休息,许朗则和苏晚,带著几个伙计,去工地查看工棚的情况。工棚的屋顶漏雨很严重,有些地方的木樑都湿了。许朗皱了皱眉头:“看来这工棚得重新修了,明天我让镇上的木匠来,重新加固屋顶,再盖一层防水的油布,免得以后再漏雨。”
苏晚点点头:“好,明天一早就让木匠来。另外,我明天再让厨房多做些姜枣茶,让工匠们带著去工地,免得淋雨感冒了。”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许朗就让镇上的木匠来,重新修工棚的屋顶。木匠们很快就来了,带著工具和材料,开始加固屋顶,还在屋顶上盖了一层厚厚的油布,这样就算再下大雨,也不会漏雨了。
工匠们也早早地起来了,看到工棚在修,都主动过来帮忙。赵工头走到许朗身边,笑著说:“许东家,您放心,今天我们肯定能把昨天耽误的活补回来。”
许朗点点头:“好,注意安全,別太累了。”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一直很好,修路工程进展得很顺利。客栈的扩建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著,池塘已经挖好了,开始放水,假山石也送来了,沈文轩和仇先生正忙著摆放假山石,打算在假山旁边种些竹子和兰,这样看起来更有江南的韵味。
学堂里,小石头的山水画已经画得差不多了。新教室的墙上,一幅清溪村的山水画栩栩如生,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清澈的小溪,溪边还有几间茅草屋,屋前种著桃,仿佛下一秒就能闻到桃的香味。孩子们放学回来,看到墙上的画,都围过来看,嘰嘰喳喳地討论著,脸上满是兴奋。
“小石头,你画得真好!跟真的清溪村一样!”小豆子拉著小石头的手,高兴地说。
小石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照著清溪村画的,周先生还帮我改了不少呢。”
周先生笑著说:“小石头有天赋,再好好学,以后肯定能成为有名的画家。”
这天下午,许朗正在竹编坊,查看马具的编织进度,突然看到傻柱拿著一个竹编的小篮子,跑了过来:“许朗哥,你看我编的这个小篮子,能不能卖钱?我想编些这样的小篮子,卖给来客栈的客人,给孩子们买些文具。”
许朗接过小篮子,仔细看了看。小篮子是圆形的,竹篾编得很细密,上面还编了一圈小小的桃纹,既好看又实用。“傻柱,你编得真好!这个小篮子能卖钱,一块卖五文钱,肯定有人买。你要是有空,就多编些,编好了让小二拿到客栈去卖。”
傻柱听了,眼睛立刻亮了:“真的?那我今天就多编些!我还要编些小篮子,给孩子们装文具,让他们上学的时候用。”
许朗笑著说:“好,你编吧,需要什么材料跟我说。”
傻柱高兴地跑回自己的位置,拿起竹篾,认真地编了起来。许朗看著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清溪村的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著,而这份努力,也让清溪村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傍晚的时候,许朗回到了客栈。苏晚正在大堂里,跟张奶奶討论点心的种类。看到许朗回来,张奶奶连忙说道:“许东家,你回来啦!我跟晚晚商量著,想再教妇人们做些新的点心,比如枣泥糕、核桃糕,这样咱们的点心种类就更多了,客人也有得选。”
许朗笑著说:“好啊!张奶奶您的手艺好,做出来的点心肯定受欢迎。需要什么材料,您列个单子,我去镇上买。”
张奶奶高兴地说:“好,我这就列单子。另外,昨天的绿豆糕卖得很好,五十块全卖完了,今天我让妇人们做了一百块,现在已经卖了八十多块了。”
苏晚补充道:“许朗哥,今天还有个从扬州来的客商,尝了咱们的姜枣膏,说很好吃,订了一百罐,下个月来取货。”
许朗点点头:“太好了!咱们的姜枣膏也越来越受欢迎了。晚晚,你跟负责做姜枣膏的妇人说,让她们多准备些材料,別耽误了交货。”
苏晚说道:“我已经跟她们说了,她们说会多做些,保证按时交货。”
许朗坐在椅子上,看著大堂里忙碌的伙计们,看著墙上掛著的绣品和竹编摆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想起刚来到清溪村的时候,村里还是一片破败的景象,乡亲们吃不饱穿不暖,而现在,村里盖起了新的竹编坊、绣坊、学堂和客栈,乡亲们有活干,有钱赚,孩子们能读书,老人们能安享晚年,这一切,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他知道,清溪村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继续扩大生產,吸引更多的客商,让清溪村的手艺走出江南,走向更远的地方。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努力,清溪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夜色渐深,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竹编坊里的竹篾声停了,绣坊里的绣针也歇了,只有客栈的大堂里,还亮著灯,伙计们正在收拾桌子,准备关门。许朗和苏晚站在客栈的门口,望著远处的青山,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美好。
“许朗哥,你说,等路修好了,客栈扩建完工了,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来清溪村?”苏晚轻声问道。
许朗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会的,一定会的。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客商来买咱们的绣品、竹编和姜枣膏,会有更多的客人来客栈住,来欣赏清溪村的美景。咱们的清溪村,会变得越来越有名,越来越热闹。”
苏晚靠在许朗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相信,许朗说的一定会实现,清溪村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春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