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太好了!”许朗高兴地说,“辛苦你们了,仇先生,沈兄。扩建客栈的事情,多亏了你们帮忙。”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沈文轩拍了拍他的肩膀,“等客栈扩建好了,我还要来住新房间呢!对了,我昨天收到苏州的信,王掌柜说,他介绍的几个江南客商,下个月要来清溪村看看,想跟你谈谈合作的事情,你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许朗点点头:“我知道了,到时候我让客栈好好准备,一定让客商们满意。”
几人正说著,苏晚提著个食盒走过来,食盒里装著张奶奶刚做好的糯米糕和姜枣茶。“许朗哥,沈公子,仇先生,你们快歇歇,吃点东西,喝点茶。”苏晚把食盒放在旁边的石桌上,打开盖子,里面的糯米糕还冒著热气,散发出甜甜的香气。
沈文轩拿起一块糯米糕,咬了一口,笑著说:“张奶奶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这糯米糕比江南的点心还好吃。晚晚,你跟著张奶奶学了这么久,是不是也学会做了?下次我来,可得尝尝你的手艺。”
苏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只会做些简单的,比如枣饃,糯米糕还没学会,等我学会了,一定做给你吃。”
仇先生也拿起一块糯米糕,慢慢吃著,一边吃一边说:“这糯米糕甜而不腻,还带著姜枣的香味,吃了暖和。许东家,你们清溪村的人,手艺都这么好,难怪能把日子过得这么红火。”
许朗看著苏晚,眼里满是温柔:“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晚晚,你昨天说想在客栈的新房间里,给每个房间绣一块门帘,现在有时间做吗?”
苏晚点点头:“有时间,我已经选好了布料,是苏州送来的浅粉色云锦缎,打算在上面绣些清溪村的山水,这样客人住进来,就能感受到清溪村的美。晓梅和绣娘们也说要帮忙,估计下个月就能绣好。”
“好,”许朗握住她的手,“別太累了,要是忙不过来,就跟我说,咱们再想办法。”
苏晚笑了笑:“放心吧,我不累。能为客栈做点事,我高兴。”
下午的时候,许朗去了学堂。学堂的新教室已经盖好了一半,周先生正带著几个村民,给新教室的窗户装木框。新教室比原来的学堂大了一倍,能容纳更多的孩子,里面还打算隔出一个小房间,作为成人夜校的教室。
“许东家,你来啦!”周先生看到许朗,放下手里的锤子,笑著说,“新教室的框架已经搭好了,再过几天就能封顶,下个月就能让孩子们搬进来上课了。”
许朗走到新教室里面,看了看四周,墙壁砌得很整齐,窗户也很大,阳光能很好地照进来。“周先生,新教室需要的桌椅,我已经跟镇上的木匠订好了,过几天就能送来。另外,成人夜校的课本,我也让书店准备了,等新教室完工,就能开课了。”
周先生感激地说:“许东家,真是太谢谢你了。有了新教室,孩子们就能在更宽敞的地方读书了,成人夜校开了课,村里的大人也能认字算帐了,以后大家做生意、看帐本,就不用再求人了。”
许朗笑著说:“这都是应该的。清溪村要发展,离不开有文化的人。孩子们是清溪村的未来,让他们多读书,將来才能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
正说著,小石头和几个孩子跑了过来,他们手里拿著刚写好的字,兴高采烈地递给周先生:“周先生,您看我们写的字,好不好?”
周先生接过孩子们的字,仔细看了看,笑著说:“写得真好!比上次进步多了。小石头,你这个『福』字,比上次写得工整多了,继续努力,將来肯定能成为书法家。”
小石头听了,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又拿起毛笔,在纸上认真地写了起来。许朗看著孩子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能好好读书,现在看到清溪村的孩子们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心里很是欣慰。
从学堂出来,许朗去了村外的修路工地。修路的工匠是沈文轩从江南请来的,一共有五十多人,他们从正月十五就开始动工,如今已经修了將近一里路。工地旁边搭著几顶帐篷,是工匠们住的地方,帐篷旁边还有个厨房,村里的几个妇人正在给工匠们做饭。
负责修路的工头姓赵,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他正拿著铁锹,指挥著工匠们铺石子。看到许朗,赵工头放下铁锹,走了过来:“许东家,您来啦!现在路已经修了一里多了,按照这个进度,再过三个月,就能修到镇上了。”
许朗点点头,看了看已经修好的路,路面铺得很平整,用的是从山里采来的青石和碎石,很结实。“赵工头,辛苦你们了。工匠们的吃住还习惯吗?要是有什么需要,儘管跟我说。”
赵工头笑著说:“习惯得很!村里的妇人做的饭好吃,住的帐篷也暖和,大家都很满意。许东家放心,我们肯定会把路修得结结实实的,保证客商的马车能顺利通行。”
许朗又问:“修路需要的石料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再让村里的后生去山里采。”
“够呢!山里的石料多的是,现在每天都有十几个后生跟著我们一起採石料,足够用了。”赵工头说,“对了许东家,再过几天,需要从镇上运些水泥来,用来加固路面,您看能不能帮忙联繫一下?”
“没问题,”许朗说,“我明天就去镇上,跟镇上的水泥商订些水泥,保证不耽误你们施工。”
正说著,村里的妇人端著饭菜走了过来,有米饭、红烧肉、炒青菜,还有鸡蛋汤,香气扑鼻。“工匠们,吃饭啦!”妇人们笑著喊道。
工匠们听到喊声,纷纷放下手里的工具,围了过来。许朗看著工匠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很是高兴。他知道,这条路对清溪村来说太重要了,路修好了,客商就能更方便地来清溪村,村里的绣品、竹编、姜枣膏等货物也能更方便地运出去,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傍晚的时候,许朗回到了客栈。苏晚正在大堂里跟伙计们整理客人的订单,看到许朗回来,连忙走了过来:“许朗哥,你回来啦!今天有个从杭州来的客商,订了一百个竹编礼盒和五十匹绣品,说下个月来取货。”
许朗点点头,接过苏晚递过来的订单,看了看:“好,我明天就跟建业和晓梅说,让他们安排生產,別耽误了交货。”
苏晚又说:“张奶奶刚才跟我说,她想教村里的妇人做些江南的点心,比如桂糕、绿豆糕,说以后客栈可以卖给客人,也能作为礼物送给客商,您觉得怎么样?”
“这主意好!”许朗高兴地说,“张奶奶的手艺好,做出来的点心肯定受欢迎。你让张奶奶选个时间,在客栈的厨房里教大家,需要什么材料,我去镇上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