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16章 清明风至,扫墓插柳寄哀思
鸡叫三遍时,院外的柳树枝被风拂得沙沙响。张奶奶摸著黑坐起来,在炕头摸索著那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今儿清明,得穿素净些。“她对著窗纸上的月影喃喃自语,手指抚过衣襟上补了三次的补丁——那是去年给念秋做新袄时,剪下的边角料拼的。
灶房里的火光比往日亮得早。晓梅正把浸了整夜的糯米倒进石磨,石磨转起来,乳白的米浆顺著磨盘纹路往下淌,在木盆里聚成小小的湖。“清明要做青团,“她往磨眼里添著艾草,嫩绿的艾叶混著糯米,磨出的浆带著股清苦的香,“得用新采的艾草,吃著才够味。“
苏晚蹲在灶前烧火,膝盖上放著只竹篮,里面码著整整齐齐的纸钱。黄纸是她和晓梅用麦秸灰染的,裁成正方形,再用铜钱拓出方孔,看著倒像真的铜钱。“昨儿个去后山采艾草,见著二伯在给坟头添土,“她往灶膛里添了根松枝,火苗窜起来,映得脸颊发烫,“说要给过世的婶子多烧些纸钱,让她在那边不受穷。“
“活著的人记掛著,比啥都强。“晓梅把磨好的米浆倒进纱布,吊在房樑上滤水,“我娘走那年,连个像样的坟头都没有,今年清明,好歹得给她插枝新柳。“
天蒙蒙亮时,院里的石桌上已经摆了半筐青团。艾草混著糯米蒸出的糰子泛著青绿色,捏在手里软乎乎的,咬开个小口,里面的豆沙馅顺著指尖流下来,甜丝丝的裹著艾草的苦,像极了日子的滋味。
傻柱揣著两个青团往院外跑,裤脚沾著的露水打湿了门槛。“我去给李大爷送几个,“他边跑边喊,“昨儿个他说眼睛看不清,没法做青团。“李大爷是村里的老鰥夫,前年冬天冻坏了眼睛,如今连针脚都认不清。
建业蹲在井台边削柳枝,青灰色的树皮簌簌往下掉,露出里面嫩白的木芯。“得削十二根,“他数著堆在脚边的柳枝,“咱院里六棵树,每棵插两根,能辟邪。“窗台上的念秋正踮著脚够柳条,想给布娃娃编顶柳帽,被月娥一把拉住:“许大哥说,没削过的柳枝不能用,会招虫子。“
许朗在厢房里整理祭品,黄纸叠的元宝堆成小山,旁边摆著三碗青团,两双新做的布鞋。“这是给我爹娘准备的,“他用红绳把元宝捆成串,“他们走得早,我小时候总盼著清明能给他们磕个头,如今总算能如愿了。“
早饭桌上的青团冒著热气。张奶奶拿起一个,却没立刻吃,而是用红布包了,放进竹篮最底层。“给你爷爷带的,“她见苏晚望著竹篮,便解释道,“他生前最馋艾草味,那年饥荒,就是为了采悬崖上的艾草,摔下去的......“话说到一半,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门口站著的是村西头的王寡妇,裤脚沾满了泥,脸上掛著泪痕。“许先生,能借把锄头不?“她声音发颤,“当家的坟头让雨水冲塌了,我想给添点土。“傻柱闻言,扛起墙角的锄头就往外走:“我帮你去!一个人哪够用。“
建业也跟著站起来:“我再带把铁锹,顺便给坟头栽棵柏树苗。“晓梅往王寡妇手里塞了六个青团:“带著路上吃,垫垫肚子。“王寡妇攥著青团,眼泪掉得更凶了:“你们......你们真是好人啊......“
日头爬到柳树枝椏时,扫墓的队伍出发了。男人们扛著锄头铁锹,女人们提著竹篮,孩子们跟在后面,手里攥著自己做的纸幡。念秋的纸幡是用粉纸糊的,上面画著歪歪扭扭的桃;月娥的是黄纸剪的,沾著几片新摘的柳叶。
后山的路不好走,雨后的泥地滑得很。许朗牵著张奶奶,苏晚护著两个孩子,傻柱和建业轮流帮王寡妇拎篮子。走到半山腰时,月娥突然指著路边的野菊喊:“这能做药!奶奶说的!“那野菊开得正艷,黄灿灿的瓣沾著露水,像撒了把碎金子。
“摘些带著,“张奶奶喘著气说,“坟前摆上,比纸经放。“女人们便停下来摘野菊,指尖被茎上的绒毛刺得发痒,却没人捨得撒手——这是春天里最鲜活的顏色,该让地下的人也瞧瞧。
李大爷的坟在最东边的山坳里,孤零零的一个小土堆,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傻柱抡起锄头往坟头添土,泥土落在草皮上,惊起几只蚂蚱。“去年来的时候,这里还长著半人高的蒿子,“他擦了把汗,“今年得除乾净,让李大爷看著敞亮。“
建业把带来的柏树苗栽在坟前,用石头围出个小圈。“柏树长青,“他培著土说,“能守著李大爷。“苏晚和晓梅蹲在坟前烧纸钱,黄纸在火里蜷成蝴蝶的形状,灰烬被风卷著往天上飞,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在起舞。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超好用,101????????????.??????隨时看 】
许朗对著坟头深深鞠了三躬。“李大爷,您生前总盼著村里能有口井,“他望著远处的村子说,“今年秋收后,我们就打井,到时候让您也沾沾光。“念秋和月娥学著大人的样子鞠躬,小身子弯得像两只虾米,纸幡在她们身后轻轻摇晃。
往回走时,路过一片桃园。桃开得正盛,粉嘟嘟的瓣落了满地,像铺了层胭脂。张奶奶捡起片瓣,往苏晚头上插:“清明戴桃,一年不犯煞。“苏晚刚要摘下来,却被晓梅拦住:“戴著好看,像画里的人。“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在放风箏。有蝴蝶形的,有鲤鱼形的,还有个做成了燕子的模样,翅膀上糊著去年的旧报纸。“清明放风箏,能把晦气放出去,“许朗指著那只飞得最高的燕子风箏说,“等会儿咱也做一个,把去年的烦心事都放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